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3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周成熙

周成熙

峨眉市人民医院四川峨眉614200

【摘要】目的:分析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AE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有创机械通气。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及死亡率;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VAP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呼吸频率、PaCO2、PaO2指标值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FVC、FEV1%指标值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且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关键词】AECOPD;重症呼吸衰竭;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56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398-02

Analysisoftheinvasiveandnon-invasivesequentialmechanicalventilationinthetreatmentofAECOPDcombined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ofsevererespiratoryfailure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isofinvasiveandnon-invasivesequentialmechanicalventilationinthetreatmentofAECOPDcombined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ofsevererespiratoryfailure.Methods:68casesofourhospitalAECOPDwithsevererespiratoryfailurepatientswere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34cases)andcontrolgroup(34cases).Onthebasisofconventionaltreatment,the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isinvasiveandnon-invasivesequentialmechanicalventilationtreatment,controlgrouppatientswereinvasivemechanicalventilationtreatment.2groupsofpatientswithinvasiveventilationtimeandtotaltimeofmechanicalventilation,ICUtime,totallengthofhospitalstay,theincidenceof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andmortalitystatistics;Beforeandaftertreatmentinpatientswithbloodgasindexandpulmonaryfunctionindexwasmonitoring.Results: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withanaverageoftheventilationtimeandtotaltimeofmechanicalventilation,ICUtime,totallengthofhospitalstaywereshort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TheincidenceandmortalityofVAPwerelow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Aftertreatment,twogroupsofpatientswithrespiratoryfrequency,PaCO2,PaO2indexbeforetreatmentwereimproved(P<0.05),butthedifferenceiscomparedbetweentwogroups,therewere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2patientsofFVC,FEV1%indexbeforetreatmentwereimproved(P<0.05),butasdramaticasthe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wasgreat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comparedwithinvasivemechanicalventilation,invasiveandnon-invasivesequentialmechanicalventilationinthetreatmentofAECOPDcombinedlungfunctioninpatientswithsevererespiratoryfailuretoimprovethebettereffect,andcaneffectivelyshortenthetimeofmechanicalventilation,lengthofhospitalstay,reducetheincidenceofVAP.

【Keywords】AECOPD;Severerespiratoryfailure.Invasiveandnon-invasivesequentialmechanicalventila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死亡率高等显著特点,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气流受限不可逆、气道阻塞及气道慢性炎症呈进行性发展,导致肺通/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最终引发重症呼吸衰竭合并症,造成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成为威胁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针对AE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及时解除患者气道阻力,缓解呼吸肌疲劳,保持呼吸道通畅为临床治疗的关键。机械通气是近年来在医疗设备技术发展进程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呼吸支持设备,其主要原理在于借助设备所产生的正压气流,促进患者自主产生呼吸动作,进而提供呼吸支持,解除气道阻力,在AE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1]。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8例AE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AE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AECOPD的诊断标准[2]以及《西医内科学》(第6版)中重症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55~78岁,平均(65.5±3.5)岁;病程5~15岁,平均(8.2±2.2)年。病例排除标准:(1)不符合机械通气指证者;(2)严重的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3)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呼吸暂停及合并气胸者。随机将本组68例患者分2组,即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肺功能、血气分析及一般体征等比较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均行相同方案的常规治疗,主要包括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祛痰、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及营养支持等。

观察组3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首先,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行有创机械通气。先采用A/C通气模式,12~24h后调整为SIMV+PSV通气模式。并根据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及病情的变化,调节通气参数,于通气换气功能好转后将PSV水平和SIMV频率逐渐降低。待PSV水平降至12cmH2O、SIMV频率降至12次/分后,拔除气管导管。然后,连接BiPAP呼吸机,予以患者无创机械通气,通气模式采用S/T模式。通气参数设置:呼吸频率:16~20次/min;EPAP:4~8cmH2O;IPAP:16~25cmH2O;SpO2>90%。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对通气参数进行调节,直至脱机[4]。

对照组3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方案同观察组,当PSV水平降至12cmH2O、SIMV频率降至12次/分后,仍予以患者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以SIMV+PSV方式撤机,当PSV水平降至6cmH2O、SIMV频率降至6次/分后,患者稳定呼吸6小时即可脱机拔管[5]。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治疗相关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及死亡率。其中,VAP的诊断标准为: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小时或以后发生的肺炎[6]。

1.3.2血气指标

于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8h,分别对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监测,包括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及pH值。

1.3.3肺功能

于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8h评估患者的肺功能,主要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及FFV1%(FEV1/FVC)。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检测数据标准差用()表示,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相关指标

从表3可以看出,治疗前,2组患者的平均FVC、FEV1%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VC、FEV1%指标值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所产生的正压气流,促使患者气道口与肺泡间能够形成一个压力差,帮助患者能够不依赖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收缩、传导作用而自主产生呼吸动作,提供呼吸支持,从而解除气道阻力,减轻呼吸肌疲劳,纠正患者缺氧症状,因此成为AE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环节。目前,临床上所开展的机械通气方式包括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三种。然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无创机械通气虽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对患者上呼吸道防御功能损害小等优点,但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严重、气道分泌物多及感染严重的患者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因而限制了其在AE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7]。而有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则成为该病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通气方式。

本研究中,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予以观察组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结果:(1)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且降低VAP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死亡率。主要是因为通过有创机械通气在短期内对患者通换气功能的改善,能够尽快将气管插管拔除,改用无创机械通气。这样不但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还可缩短总的机械通气时间。同时,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时间越短,VAP的发生风险就越低。(2)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能取得与有创机械通气相当的血气指标改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呼吸频率、PaCO2、PaO2指标值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在改善幅度上相当。即有创-无创序贯通气与有创通气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提供患者呼吸支持,有效解除气道阻力,减轻呼吸肌疲劳,纠正患者缺氧症状[8]。(3)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有创机械通气。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FVC、FEV1%指标值较治疗前均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序贯机械通气在有创机械通气后,实施无创通气能继续保证有效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同时具有减轻心脏收缩前负荷和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从而提高肺功能改善效果。

综上,相较于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且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闫登峰.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64-65.

[2]张雪彦,赵晔.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3):420-421.

[3]张国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严重呼吸衰竭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7):83+86.

[4]袁顺蓉,刘南伶,杨三春,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4,26(9):1176-1178.

[5]陈占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05):440-442.

[6]王海涛,林慧,王继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09):1530-1532.

[7]李翠.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7):4818-4820.

[8]林创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39例老年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09):2123-2124.

作者简介:

周成熙,1974年7月,男,汉族,四川省峨眉山市,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重症医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