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在内科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活血化瘀法在内科的运用

司启秀

司启秀(甘肃省康乐县中医院731500)

一、淤血的含义和范围

凡因某种因素引起的局部或全身血行不畅积于体内,或溢出脉外而未离体,影响健康,则称为淤血。它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由淤血而产生的各种症候,均称瘀血症。如心血淤阻,可出现胸痹疼痛;肝气郁久,气滞血瘀,形成症瘕;瘀阻脉道,迫血妄行,可致各种出血;下焦瘀血可见少腹疼痛,妇女可有闭经或是痛经;血瘀经络则为关节痹痛,半身不遂等;瘀血内蓄,可使久病不愈或产生癫狂等病。

二、内科诊断瘀血的要点

(一)主症1.疼痛固定,痛如刺,痛处固定不移而拒按,持久不愈;2.胸腹胀满,自觉腹胀而体征阴性者,如《金匮》云:“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3.瘀血使血不得循经而外溢的呕血,便血,咯血等;4.干恶噎膈,如《临证指南医案》云:“噎膈之证,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隔胃气。”

(二)体征1.毛发突然枯黄脱落,皮肤粗糙,干燥称鱼鳞状,古医书称为肌肤甲错;2.白晴瘀斑,或紫色血丝,晴黄持久不退,亦有瘀血;3.口唇及睑下青紫发黯,面色黧黑,或有片状瘀斑,皮肤黯褐,色素沉着或白癍;4.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或舌底青筋显露,脉象涩紧,沉迟或结或兼弦;5.各种血液病、流脑、流行性出血热、红斑性狼疮等长出现的皮肤紫斑或瘀点,肝硬变等病,可见静脉怒张,蜘蛛痣,属有瘀血证;6.症瘕肿块肿瘤,皆为气血凝滞之结果。如唐荣川所说:“瘀血在各经络脏腑之间,结为症瘕”;7.低热,某些功能性低热与瘀血有关。如《金匮》云:“病人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状,是瘀血也。”

(三)注意有关病史如外伤史,手术史,癫痫史,久病、怪病等。

三、活血化瘀法在内科的临床运用

(一)活血化瘀法对人体的作用

活血化瘀法,是用行气、活血、消散、逐瘀等法、达到瘀化血行,使有关瘀血等疾病专辑或痊愈,对人体健康的恢复有重大的作用。流通血脉可能是活血化瘀的最基本环节。据国内有关资料,总结了活血化瘀的治疗原理,对人体的作用可能有:1,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借以促进消除病理变化;2,改善血液理化性质,调整凝血及抗凝血系统功能,防止血栓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3,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4,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活动,改善血液循环及神经营养,以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5,抑制结蹄组织的代谢,以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6.降低机能反应性;7,调节血流分布与改善心脏功能等。但还不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如对代谢、免疫、抗凝和纤溶的影响等等,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内科临床运用

1,在血液系统的运用:以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缺铁性贫血、再障、血友病、白血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症等均有一定疗效;2,在心血管系统的运用:祖国医学文献上早有“胸痹”、“真心痛”的记载,其表现类似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已广泛运用此法治疗,甚至心源性休克、缺血性中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病,并初见成效;2,在神经系统的运用:临床用此法治疗某些精神病及神经科疾患,疗效甚好。4,在肿瘤的运用:祖国医学认为形成肿瘤的病理,主要是气血失调,气滞血结,肿大成积,留而不去所致。治疗上常用调肝破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攻逐血积等治则,收到一定作用。5,抗感染:临床发现在控制感染性疾病时,适当配合活血化瘀药,可促进疗效。6,在肝炎的运用:在肝病主症的基础上加活血化瘀药物,确有一定的效果。

四、病案举例

例一:胸痹痛案胡XX,男,70岁,康乐县上湾乡马巴村。

患冠心病史10多年,曾多次发作住院治疗。症见胸痛彻背伴绞痛,憋闷感,短气,头晕,汗出不,舌胖边有齿印,舌质暗红,苔白,脉结代而涩,二便如常,饮食一般,心电图报告:心房纤颤。血检正常。症属胸痹痛。患者年近70,久病多年,心肺气虚,气短,阳气不足,胸阳不展,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阴寒凝滞,痹阻脉络而成。治宜益气同阳,活血化瘀,佐以宽胸安神。处方:炙甘草、丹参、红参(炖冲)各15克,桂枝、菖蒲、川芎各10克,田七粉3克(冲),珍珠母3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配合西药:潘生丁、B1等治疗。

方中用红参、桂枝益气补中,性温通阳;川穹、丹参、田七粉、炙甘草、菖蒲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菖蒲、丹参、珍珠母宽胸凝神。诸药合用,能收相得益彰之妙,一服后疗效较满意,胸痛间隔时间延长,连服10剂后,胸痛基本解除,继而用生脉散配合上方引用,病情日见好转,出院时胸痛已消除,诸症悉安。

例二:麻木瘫痪案张XX,男,57岁,干部。

患者突然晕倒,不省人事,瘫痪入院。症见突然昏仆,神态不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目闭口开,面色红赤,呼吸气粗,鼻鼾,手撒,遗尿,脉弦滑。血压188/106毫米汞柱,西医诊为脑溢血。属中医的中风,(中脏腑的闭脱互见症——患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口闭眼开,鼻鼾,手撒,遗尿等是以脱证为主,单间面色赤红,呼吸气粗,脉弦滑等兼见部分闭证的症状)。急性期经西医应急处理,待血压较稳定时,出现中风后遗症,——麻木瘫痪,专用中医药治疗。患者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属气虚血滞,瘀阻脉络,主要由于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滞血瘀,血脉痹阻而引起肢体麻木偏废肢软无力等。治宜补气通络,活血化瘀,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处方:赤芍当归尾各12克,北芪25克,桃仁、川穹、金土鳖、红花各10克,牛膝、地龙、丹参各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并配合电针灸,患侧及嘱陪人协助按摩患侧肢体,每天一次,方中重用北芪以补气为中药,使气旺血行,祛瘀通络效果更佳。治后病情日趋好转。后期照方加入养血补肾药,如肉苁蓉、川续断、羊藿叶等。经耐心持续治疗,坚持电针、按摩三个多月,疗效较为满意,出院时以能慢步行走。

五、体会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中的一项独特的综合性疗法。对防治疾病,维护健康起着很大作用。解放以来,活血化瘀法运用于内科个系统疾病,在不少人认为难治或不治的病种治疗中,已取得满意的效果,同时在治疗原理的研究方面,亦取得良好成果和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发现临床上动物实验中,有22种以上活血化瘀药物都有增加血流量,改善血循环和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和血粘度异常作用。

在治疗瘀血证时,应根据病机变化,病情的轻重深浅,病程的久暂,邪正虚实的程度作相应的处理,及时严谨地选用活血化瘀药,以收预期之效。还需掌握在瘀血证减少或消除时,应适当地减少或停用活血化瘀药,已达邪去正复之妙!并要注意扶正固本,揆度病者脏腑虚损程度,适当地增加补气、养阴、补血、健脾、补肾等药、调养机体,振奋脏腑功能,以提高巩固疗效,恢复气血畅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