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对于肠梗阻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对于肠梗阻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韩建富

韩建富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广西崇左532199)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对肠梗阻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8年01月收治的42例肠梗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进行肠梗阻治疗方式的选择;对照组(21例):选择传统开腹手术方法进行疾病治疗;观察组(21例):选择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肠梗阻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展开临床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肠梗阻患者术后PCT水平以及PA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肠梗阻患者术中失血量、临床手术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缩短(P<0.05);同对照组肠梗阻患者并发症表现(52.38%)对比,观察组总发生率(14.29%)获得明显降低(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肠梗阻患者选择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对于患者PA水平提升、PCT水平降低、术中失血量、临床手术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肠梗阻患者的病情康复。

【关键词】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肠梗阻;术后恢复情况;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4-0234-02

对于肠梗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获得广泛应用,本次研究将进一步探讨此种术式治疗肠梗阻患者的可行性,以此通过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有效实施,使得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获得明显改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8年01月收治的42例肠梗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进行肠梗阻治疗方式的选择;对照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3岁~81岁,平均年龄为(40.25±13.13)岁;观察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5岁~82岁,平均年龄为(40.29±13.15)岁;观察对比两组肠梗阻患者的性别、年龄,最终发现无明显性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肠梗阻患者在进入医院后,采用抽签法进行肠梗阻治疗方式的选择;对照组:选择传统开腹手术方法进行疾病治疗;观察组:选择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疾病治疗;对于对照组,麻醉医师采用全麻方法对肠梗阻患者完成干预后,临床医师针对患者展开腹部正中手术切口制作,之后针对小片粘连组织以及束带以及依次展开分离操作以及切断操作。针对属于复发性粘连以及广泛性粘连患者,临床治疗方式选择小肠折叠排列术完成,手术后,对于腹腔利用生理盐水展开冲洗,并且准备透明质酸于粘连位置合理注入,合理展开置管引流操作[1]。对于观察组:①麻醉医师对患者完成全麻操作后,临床医师创建人工气腹,合理展开脐部手术切口制作后,将腹腔镜准确插入,就其腹腔内部呈现出肠粘连现象展开探查操作。②在患者脐正中线以及脐下两侧,合理展开打孔操作,之后准备腹腔镜通过操作孔合理插入,合理完成肠粘连组织的分离松解操作后,对肠管利用可吸收线展开缝合修补操作,避免呈现出肠漏的现象[2];③手术后,对于腹腔,利用氯化钠(0.9%)展开冲洗,并且就出血情况以及肠粘连松解情况加以观察,防止术后呈现出肠粘连复发的现象[3]。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肠梗阻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主要于PA(前白蛋白)水平、PCT(降钙素原)水平、术中失血量、临床手术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表现几方面展开。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两组肠梗阻患者治疗结果展开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并发症表现)以%形式合理展开X2检验,计量资料(PA水平、PCT水平、术中失血量、临床手术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以形式合理展开t检验,最终P<0.05为差异表现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A水平、PCT水平对比

同对照组肠梗阻患者术后PCT水平以及PA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见表1。

同对照组肠梗阻患者并发症表现(52.38%)对比,观察组总发生率(14.29%)获得明显降低(P<0.05),见表3。

3、讨论

医疗人员对于肠梗阻患者选择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对于肠道损伤程度减轻、手术时间节省以及肠胃蠕动功能恢复促进可以做出充分保证[4-5]。

本次研究中,采用抽签法进行肠梗阻治疗方式的选择;对照组:选择传统开腹手术方法进行疾病治疗;观察组:选择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肠梗阻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展开临床对比发现,同对照组肠梗阻患者术后PCT水平以及PA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肠梗阻患者术中失血量、临床手术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缩短(P<0.05);同对照组肠梗阻患者并发症表现(52.38%)对比,观察组总发生率(14.29%)获得明显降低(P<0.05),充分证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医疗人员选择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对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对于患者PA水平提升、PCT水平降低、术中失血量、临床手术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可以显著促进,从而促进肠梗阻患者术后康复与生活品质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捷.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0):74+77.

[2]程晋忠.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09):1609-1610.

[3]贾迎光.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151-152.

[4]王新杰.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138-139.

[5]高磊,刘寒松,胡扬喜.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中应用几丁糖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4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