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奏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在节奏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朱芹

(兴化市少年宫,江苏兴化225700)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154-01

节奏乐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夫曾说过:“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可以脱离旋律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因此,“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还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这些都清楚地阐明了节奏教学的必须性及其重要性。节奏乐活动同其他音乐活动一样,它对幼儿的基本素质培养也应是多方面的,要从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及个性、社会性、纪律性等方面加以培养,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

一、节奏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

这些年来,我们从最初以“艺术教育”为主要目的,到逐步重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主动性的发挥,直至把艺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抓手。几年来,我一直把节奏乐活动作为一个突破口,不断实践,在节奏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主要进行了如下实践:

(一)感知节奏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倾听是幼儿感知节奏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感知节奏又是一切节奏活动的基础。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和对倾听活动的兴趣。

(二)表现节奏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感知完节奏,就可以让幼儿把听到的、看到的节奏表现出来了。如果说在感知节奏活动中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隐性的,那么在表现活动中幼儿的创造力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挥。

幼儿能否充分地参与“创造”,与教师所提供的表现形式是密切相关的。我在以往惯用的声势练习、乐器练习的基础上,添加了语言练习展开了多种类型的节奏表现活动。

1.引导幼儿用象声词表现节奏

即用有趣的象声词填入简单的、歌曲、乐曲或乐句。如:嘟、咕、咚、啪、喵呜等,这些象声词尽可能让幼儿自己提出。附点节奏对幼儿而言是一个难点。一名幼儿在一次创编活动中提出了配上了老虎的叫声“啊.呜”这一象声词,正形象地表现出了前附点节奏的特点,而他们给xx.|这个后附点节奏配上汽车喇叭声“嘀嘀”更是妙不可言。幼儿通过模仿简单的声音,配上合适的动作,幼儿会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各种复杂的节奏。

象声词简单而又形象,激发起孩子们给节奏配词的兴趣,这就引出了第二种活动。

2.引导幼儿进行词句的变换

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着密切地联系,因此,将字、词、短句或儿歌与节奏联系在一起,是培养节奏感和创造意识的好方法。

一方面,可以由词变换节奏。其实日常生活中人们说话都有节奏,儿歌朗诵中更是如此。这一活动就是利用人们语言中本身的韵律感加以变化。如在念“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时,本就有着xxx|xxx|xxxx|x-‖的节奏。孩子们可以随意地改变其节奏,如:x.xx|x.xx|x.xx.x|xo‖,还可改变节拍,把原来的2/4拍改为3/4拍,如:xxx|xxx|xxxx|x--‖等等。幼儿对儿歌内容熟悉,对创编其节奏也就会感兴趣,所以每一首儿歌,甚至是生活中的一句话都可以用来变换节奏。

另一方面,也可以由节奏填词。其实这是用象声词表现节奏活的延伸。根据既定的节奏型配上合适又有趣的词,如,xxx|xxx‖可配上“春天到|花儿开‖”又比如,“xxxx|x-‖”可配上“老师我爱|您-‖”这些词由幼儿创编,来源于他们的生活。

(三)创编节奏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从以上各种活动形式,各种方法和途径中可以看到,幼儿是独立的,是拥有极大创造力发展潜能的主体,在节奏活动中的各形式、各环节中,教师都应不失时机地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创造机会。经过对节奏的感知和表现,幼儿创造力的发挥也就从隐性走向了显性,创编节奏活动可以算是幼儿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典型了。

1.引导幼儿欣赏歌曲,自由表现节奏

这种方式属于即兴活动,就是让幼儿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欣赏曲子,即时做出动作反应。它可以表达情感,促进审美感受力,可以调动幼儿积极尝试,培养幼儿的直觉、反映能力、想像能力以及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节奏表现一首歌曲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包括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在解决一个问题过程中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索多种答案。在这类活动中,也正是让幼儿根据一首曲子,创编出各种不同的节奏型,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

在欣赏了乐曲后,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不同感受、不同意愿选择不同的节奏型来表现,教师必须鼓励幼儿尽量创编的与别人不同,对幼儿的大胆表现更应采用表扬,鼓励的积极态度。

二、节奏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效果

幼儿创造不同于成人的创造,它是指幼儿思维的创造性,表现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新构思,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创新精神。其来源于正确地教育培养,主要是保护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求知欲,引导幼儿积极从事有创造想像参与的思维活动,教会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增强了幼儿的节奏感

首先,在感知节奏方面,幼儿对音乐及其节奏感兴趣,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节奏,能区分2/4、3/4拍,能识别全音符、二音符、四音符、八音符、十六音符及附点、切分等一些较复杂的节奏型。

其次,在表现节奏方面,幼儿能根据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身体动作、手势动作来表现,在电子琴的艺术活动中能熟练、准确地表现各种节奏型。

最后,在创编节奏方面,幼儿乐意参与创编活动,大胆地根据音乐的节拍速度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不但能提出不同与别人的建议,还能尝试集体讨论,根据音乐性质选择最佳的方案。如:在幼儿刚开始利用打击乐器创编节奏时,幼儿会一如既往地想出许多种打击方案,并从中商讨出一种最合适这种乐器的节奏。

(二)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经过在节奏乐活动中有目的地培养幼儿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根据一个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答案,“我还有一种不一样的方法”成了孩子们的口头禅。

其次,发展了幼儿的集中性思维。在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的同时,还学会了在集体商量讨论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方法。

最后,发展了幼儿的想像力。幼儿从听了不同力度、速度、节奏的音乐能想像出不同的形像,不同的情节,逐步延伸发展到各个方面。

一次游戏中“肯德基”需要一个烘手机,幼儿展开想像,提出了形形色色的各种解决方案,有的说用木箱,有的说用铁盒,也有的说用纸折,有泥捏等等。在集体讨论中考虑了选材方便,制作方便,安装方便,保存方便各方面的因素,最后采用了餐巾纸盒和卷桶纸心。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在节奏乐活动中幼儿的想像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集中性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⑤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