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浅析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宋冰

承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河北承德067400

摘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农村人口为主要对象在政府相应政策的引导下,农民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以个人缴费为主,财政补贴为辅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体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体现互济性和注重效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指的是农民在办理养老保险业务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材料包括文字、图像、表格等各种形式。作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核心部分,档案可以全面反映投保人必须履行的缴费义务和享受的社保权利。因此,如何让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就成为保险部门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现代化;管理

导言:随社会制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对保障我国老年农民的利益,促进改革的深化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国家的稳定和进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农村养老保险档案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具体业务活动所形成的有完整规范的原始依据,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对维护参保人的根本利益,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持国家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参保人数的逐渐增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面覆盖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加快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建立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体系,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1有关新型农村保险相关档案管理的特点

1.1对于社会保险档案的服务对象与管理对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养老保险中主要包括个体的工商户和企业的相关单位以及一些自谋职业者,相关的社会保险已经越来越具有社会性质。作为社保管理中的组成成分,也是具有如此的社会性质,相关的服务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1.2对于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相关来源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其内容也比较复杂。农村养老保险的服务对象与相关的管理对象的社会性将直接地决定了其档案来源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从前,养老保险的档案只是局限在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职工中。在比较传统的管理中,关于档案的处理、收集与提供都是由每个单位的人事来负责的,在内容上比较简单并且档案来源较单一。但是,随着相关保险趋于社会化,保险档案的来源就变得更加广泛。除此之外,因为参保人员的不同,其复杂多样的性质使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

1.3服务对象人员复杂而广泛

因为参保对象社会属性的特殊性,所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内容复杂和来源广泛。在这之前,往往只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家机关的离退休职工才拥有养老保险档案;并且这之前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档案的提供、收集、处理通常都是由各个单位的人事机构负责,所以档案在管理方面内容简单,来源比较单一。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在逐渐地走进农村,走向社会,与此同时养老保险档案在管理上必然存在着内容更加地多样性、来源更加地广泛的特点。又因为参保人员数量的急剧增加,这样便造成了档案来源更加的复杂;同事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又是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对应的规范和格式,相对来说内容较为杂乱。因此,现在加强对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已经是迫在眉睫,很有必要了。

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档案材料收集工作不严谨,档案内容是真。一些基层管理人员认为档案材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不仅不能给单位带来效益反而会降低单位的效益。因而对居民保险档案的管理缺少相应的资金投入和人员配备。在资料的统计上存在着严重的错填、乱填和漏填等,甚至产生参保人缴费记录的缺失,缴费金额与近路不符等严重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仅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老百姓对社保的信任度,还会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更多的繁琐工作。如果针对这种现象不进行制止,任期发展,我国的社保事业会受到很大的制约。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的管理不规范。在很多城乡中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人员都是一些兼职人员,即便是有一些专职人员也是非专业的。而档案管理工作看似很简单。但事实上,面对着繁琐、零散而且复杂的档案资料兼职人员或只是非专业人员很难胜任。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些专业人才对档案材料进行梳理、归类和管理,并且缺少相应的设备。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不规范。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现如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于初级起步阶段,政府还没来得及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各个地方管理办法不统一,管理的规范和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资料的整理归档和分类、分级管理上没有良好统一的运作机制和工作秩序。从而导致了档案资料在查找、转运、领取等方面漏洞百出。工作条件简陋最终造成专业档案管理人失。

3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措施

3.1提高档案意识,做好农村养老保险档案工作

长期以来受二元经济结构限制,导致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落实,也使得相关管理和工作人员对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认识不足,导致管理不善。这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的症结所在。随着新农保的开展和实施.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人员应改变传统观念.提高认识,并做好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服务于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3.2健全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办法

做到有法可依农村养老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以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各档案局及劳动社会保障局需要以自身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对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办法进行完善,由专人进行负责,对档案工作操作程序和具体标准进行明确,确保农村养老保险档案能够有法可依。而且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保持同步发展状态,因此需要确保农村养老保险档案资料的齐全和完善,努力提高农村养老保险档案案卷质量,确保与国家相关的规范要求相符,建立健全档案法律法规,以便于更好的实现对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监督,确保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有序开展。

3.3推进农村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进程

由于受制于经济及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部分县乡的养老档案仍然采用手工方式进行管理.这不仅导致查找困难.而且数据统计起来也十分繁琐。因此,农村养老保险档案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确保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使其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符,更好的推动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的良性发展,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推动档案的有效利用。

3.4加强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养老保险制度健康运行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因此需要在做好农村养老保险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使农村养老保险档案能够更好的为农村社保工作服务.进一步提高社保工作的水平。

3.5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档案队伍的建设

针对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培训工作,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来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进行学习,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及时更新,充分的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来做好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6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从刚性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公平与正义总是表现为人们参与某类社会事务的权利、起点、过程与结果等诸方面的相对平等。当前我国还缺乏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各地区只是在参照《档案法》的基础上稍加修改而形成的条例、办法等,缺乏权威性和稳定性,导致本来就心存疑虑的农民更加怀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上的缺失以及制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农民的社会不公正感,所以必须构建完善的、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从刚性制度上最大程度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养老保险的快速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性,农村社保的管理工作对于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有着不可缺失的重要作用。面临着如今档案管理的困境,必须要去积极地探索新的工作机制,要体现有关政府的诚信和责任的能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武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2(3)

[2]张庆君,苏明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能力研究——基于辽宁省义县新农保试点的实证考察[J].农村经济,2011(9)

[3]刘江军.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模式研究——基于产权视角的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