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城市化进程中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李苗修冰倩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摘要:由于城市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作用,全球城市化进程急剧发展,城市的人口和经济空前扩大,同时也引发了异常复杂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产生了一系列城市运输经济问题与矛盾。本文从城市机动性规划、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以及客、货运输分离管理三个方面来阐述城市化进程中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交通运输;战略

0.引言

城市化是指从传统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过程[1]。由于城市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函数,存在着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作用,使得原来分散在各地的人口变得高度集中,城市与其周边的地理区位关系逐渐转变为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但是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急剧发展,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空前扩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变得异常复杂,也引发了庞大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由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资源总是有限的,且由于其准公共产品属性,产权并不明确,所引发的道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模糊关系,如果城市没有远瞻性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很可能会引发“公地悲剧”。因此需要对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输做出一个战略性的规划。

本文主要从城市机动性规划、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以及客、货运输分离管理三个方面来阐述城市化进程中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问题,详见图1。

1.机动性规划

城市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供不应求,随着城市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以及民众日益频繁的出行需求,提高了客、货运输的速度、成本、质量、可靠性、可达性等技术经济特性的要求,这也是间接对城市机动性地要求。本文从基于可达性的土地规划、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变以及交通工具的选择三方面来探讨关于城市机动性的规划。

(一)基于可达性的基础设施建设

可达性,是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支持机动性的能力。城市形态是动态的、可演化的,这意味着客、货运输起讫点以及其技术经济特征也是变化的,原先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可达性可能并不适用于现在的交通特征。尤其对于旅客运输而言,乘客很难从一个运输系统转移到另一个运输系统,导致城市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连通性较差。而运输过程中的可达性会直接影响到城市机动性的要求。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变

由于城市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作用,城市的集中化趋势和集群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城市在集中区域会成为运输过程的瓶颈,严重影响城市运输的效率,制约城市的机动性要求。因此城市的空间结构要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同时要减弱城市集中化程度,由集中向分散转变,隔离和分担一部分交通流,减少局部交通系统流量,使运输流量在整个城市向均匀化分配,提高城市的机动性水平。

(三)交通工具选择的转移

在城市运输结构中,如何引导人们从私人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即运输工具选择的转移,将直接影响到城市运输的容量、效率、速度等关键技术特征,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城市的机动性要求。但交通工具选择的转移过程是必须基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可达性和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变,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间接影响作用。

2.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将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

(一)基础设施的建设

城市运输系统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供运输服务能力的基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的配置、城市运输结构、客、货运输市场等城市运输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在于城市的运输资源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局面,即城市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跟不上运输需求的速度。因此,作为城市发展的社会先行资本,城市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提供一定的运输能力来满足运输需求。

(二)城市运输通道的规划

运输通道是现代化运输的组成要素,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连接主要经济点、生产点、重要城市和交通网枢纽,其之间具有己具备一定规模的、共同的、稳定的交通流,为了承担交通流而建设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集合[2]。而运输通道在城市内的体现主要在重要节点和节点之间的链接道路的建设,城市内的重要节点往往具有强大的、稳定的交通流,是城市运输系统的大动脉,重要节点之间链接道路是城市得以连通,使城市的交通流量能得以有效分配,保障城市运输通道的通畅和运输的高效性对城市运输系统有效性运作具有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三)道路网结构的升级

城市道路网是城市道路布局的整体性体现,是城市各种节点和链接通道所组成的运输网络。棋盘式是大部分城市传统的道路网结构,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结构依然保持稳定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结构能够保证传统交通的可达性和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用性两方面达到最优[1]。但是随着城市机动性的不断提高,以及私人交通在城市运输中的主导地位,在城市的动态发展中,原先为某一出行特征而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并不能满足于现行出行特征的可达性需求。因此,城市道路网结构必须进行升级,而且原先城市路网的布局必定对现今道路网结构的升级产生制约作用,因此路网格局的转变是在原先的棋盘式路网格局下进行的升级,如曲线化的结构和断头路式的结构都是在原先棋盘式路网结构下升级而成的。

3.客、货运输分离管理

城市是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聚集地,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中货物运输大幅增加。由于客、货运输在需求频率、服务时段、起讫点的空间分布以及流量均衡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当两者在共同使用有限的城市交通运输资源而发生竞争关系时,会引发一些城市交通问题。因此如何将有限的城市基础设施在两者之间进行配置,如何有效的对两者之间的需求进行有效管理,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运输体系的运行效率。从各国的管理经验来看,客、货运输分离管理是未来的大趋势,且这种趋势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一)旅客运输管理

旅客需求的主要发生源主要来于民众通勤、商业活动以及休闲等活动的需要,并且具有起讫点较为固定、需求频率高、服务时段不均匀、运行速度高以及流量较为均衡等特点。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根本,因此,城市运输体系应当首先满足人的交通运输需求。

(二)货物运输管理

城市内的货物运输问题,尤其是城市配送问题,即“最后一公里”的货物配送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过程的难题。在不影响旅客运输的条件下,如何有效的组织货物运输,这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是城市实体经济得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如今,在客、货运输分离管理的趋势下,客、货运输之间的不兼容性会导致货运业务的损失,无法满足客户的需要。为了不与旅客运输争夺有限的城市运输基础设施资源,建立货物运输的专门运输网络是在此大趋势下为城市货物运输得以有效组织的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

4.结论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作用,使得原来分散在各地的人口变得高度集中,使城市社会经济的得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城市交通问题与矛盾。而为解决或缓解这些矛盾,必须对城市的交通运输做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本文从城市机动性规划、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以及客、货运输分离管理三个方面来阐述城市化进程中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问题,需注意的是,每个方面的改变都会影响其他方面,这些改变又将会反过来影响最初的部分,这也间接反映了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1]约翰-保罗•罗德里格,克劳德•孔泰,布莱恩•斯莱克.《交通运输地理》[M],王建伟,付鑫等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第三版).

[2]朱键梅.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