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院内感染全耐药菌的感染原因及防控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呼吸道院内感染全耐药菌的感染原因及防控策略研究

黄向群

黄向群(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保健科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院内感染全耐药菌的感染原因及防控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41患者,对患者则下呼吸道分泌物或者痰标本进行分析,通过标本培养后进行药敏检验。结果糖尿病与脑血管及中枢系统感染患者比例最高,院内感染的风险随着入院时间的增加而增长,主要院内感染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居多,菌群分布以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菌比例最高。讨论全耐药菌感染在临床中逐渐增加,应针对原发病、入院时间、多发科室、患者年龄与菌群分布进行针对性防控。

【关键词】呼吸道院内感染全耐药菌防控

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目前医院抗菌治疗的重要问题,而多重耐药菌(MDRO)是院内感染的病原菌种中的重要组成[1]。全耐药菌的培养是近年来逐渐增多的临床耐药细菌,已经引起临床研究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我院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全耐药菌临床资料,探讨全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41患者,对患者则下呼吸道分泌物或者痰标本进行分析,通过标本培养后进行药敏检验,结果为全部耐药菌的患者,选取患者均为病情不稳定,均符合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排除院外感染与局部起到感染患者。141例患者中69例患者行呼吸道痰标本常规提取,其余72例患者均为气管切开后或气管插管后去下呼吸道分泌物送至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

1.2方法根据美国国家实验室委员会(NCCLS)制定的方法进行标准化操作,包括接种、分离、鉴定,多重耐药感染的敏感性分析测定方法为纸片扩散法[2]。

2结果

2.1多重耐药菌相关感染因素分析

所有141例患者均为危重病住院患者,原发病分别为:糖尿病患者62例所占比例为43.97%,脑血管与中枢系统感染患者56例所占比例为39.42%,肺炎合并呼吸衰竭52例所占比例为36.88%,心血管与心功能障碍患者29例所占比例为20.57%,慢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24例所占比例为17.02%,外科手术、创伤以及外科相关感染患者23例所占比例为16.31%,恶性肿瘤患者19例所占比例为13.48%,低蛋白血症17例所占比例为12.06%,上消化道出血与贫血9例所占比例为6.38%,肾功能不全6例所占比例为4.26%。其中糖尿病与脑血管及中枢系统感染患者比例最高。

患者中感染时间是入院后3~41d,平均(10.8±4.1)d。入院48h~7d发生感染的患者29例,所占比例为20.57%;入院7~15d发生感染的患者55例,所占比例为39.01%;入院15~41d发生感染的患者57例,所占比例为40.43%。院内感染的风险随着入院时间的增加而增长。

141例患者中,118例患者在感染前进行抗生素治疗,其中77例患者用药时间在7天以上,15例患者抗生素治疗时间低于3天。72例患者进行呼吸机或气管插管侵袭性操作,所占比例为51.06%,其中插管时间在4天以上的35例。

全耐药菌呼吸道院内感染的分布科室10个,分别为综合ICU99例,心外科ICU6例,心内科2例,神经内科5例,胸外科4例,肛肠外科2例,干部病房4例,康复科2例,神经外科3例,呼吸内科14例。结果显示主要院内感染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共105例,所占比例为74.47%。

2010年全耐药菌培养共141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39例,患者年龄25~84岁,平均(67.8±6.3)岁。60岁以上患者85例,所占比例60.28%;51~60岁患者48例,所占比例为34.04%;50岁以下患者8例,所占比例5.67%。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居多。

2.2菌群分布

全耐药菌感染病例为141例,同期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为353例,所占比例为39.94%。其中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97例,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19例,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14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11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菌比例最高。

3讨论

目前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其还有80%以上的敏感率,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够理想。近几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和耐药性在不断增加,国内资料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对三代和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已达到60%~90%。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90%以上[3]。自1991年美国首次报道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以来,相关报道随处可见。国内耐药监测报道对亚胺培南耐药的绿脓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4.7%和6.3%,其他有关报道也在10%左右。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在90%左右,对较新的三代、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斯帕沙星、莫西沙星的敏感性较好,在80%以上。最近“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即对所有常规检测的抗菌药物全耐药的菌株也有陆续报道。“泛耐药”菌株所导致的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临床实验室的抗生素药敏试验正变得日趋复杂,我们很难再用简单的方法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作出准确判定。现在微生物学家们必须具备细菌耐药机制方面的知识,并能通过试验方法准确地检测出细菌的耐药性。传统药敏试验往往需要采用能够对耐药机制进行显型确定的试验方法和软件作为补充。耐药机制也会出现在一些看起来敏感的细菌中。对细菌耐药机制的准确判定可以使人们更为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这将有助于控制新的耐药性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屈丹,梁进娟,刘育新等.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12):147-148.

[2]马雨霞,刘晓民,王红芍等.呼吸道院内感染全耐药菌的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及防控管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4):144-145.

[3]周小萍,奚逢源,毛卫华等.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监测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5):100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