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敷内服治疗创伤骨科88例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中医外敷内服治疗创伤骨科88例临床疗效观察

程国强

程国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215100)

【摘要】目的探索中医外敷内服治疗创伤骨科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76例创伤骨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手术钢板内、外固定、牵引、换药等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结果消肿止痛、平均临床愈合时间、骨痂出现、软组织修复,显示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4.32%,对照组总有效率78.41%(P<0.01)。结论该法可以加速创伤组织的修复,调节骨组织内外环境、增强骨抗感染能力,从而提高软组织及骨折愈合质量和速度。

【关键词】创伤骨科外敷内服

创伤骨科中,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骨不连接、骨感染一直是治疗的难题,加快软组织修复,防治骨不连、骨感染是治疗的关键。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创伤骨科88例,并设西医治疗88例作为对照,结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共176例,均为我科2009年11月-2011年11月的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8例,男56例,女32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1.33±15.33)岁。对照组88例,男59例,女29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3.33±14.46)岁。两组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予手术钢板内、外固定、牵引、换药等治疗。治疗组给予复位、固定或牵引,若皮肤缺损直径在3-4.5cM、皮下组织缺损2--2.5cM者,可直接外敷生肌膏纱布或烧伤湿润膏纱条。软组织创伤严重、面积大不能一期用转移皮瓣或游离皮片者,清创后用生肌膏纱布换药,待肉芽生长、创面缩小行二期皮瓣治疗。如皮肤肤色正常可口服人参健脾丸加活血之活血通脉胶囊;如皮肤红肿用无味消毒饮加减;软组织血运差、肌肉皮肤颜色灰白可口服内补黄芪汤加减[1]。手术清除失活组织,如不能一期皮瓣治疗,用生肌膏换药待肉芽生长良好、伤口缩小可手术植皮片或皮瓣。

1.3疗效观察

1.3.1消肿止痛疗效评定优:消肿止痛6天内完成;良:消肿止痛在7-11天;可:消肿止痛为12-15天;差:16天以上。

1.3.2软组织修复评定标准优:为7-10天,良:为11-14天,可:为15-18天,差:为20天以上。

1.3.3骨痂出现评定标准优:为2周,良:为3周,可:为4-5周,差:为>6周。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消肿止痛效果比较

对照组组88例中,优12例,良57例,可6例,差13例,优良率为78.41%;治疗组88例,优46例,良37例,可5例,优良率为94.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创伤骨科中骨折伴严重骨感染、骨不连接及软组织损伤会增加治疗的难度,骨折愈合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包括(1)全身因素①年龄儿童骨折愈合较快,老年人则所需时间更长;②健康状况健康状况欠佳,特别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2)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3)软组织损伤程度,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特别是开放性损伤,可直接损伤骨折段附近的肌肉、血管和骨膜,破坏从其而来的血液供应,影响骨折的愈合。(4)创面是否感染。常规手术疗法只解决软组织、骨骼连续性断裂问题,而对软组织血运不能很好处理。特别在骨折早期骨痂的血液供给不是来自骨,而是来自软组织[2]。因而影响了骨折愈合的进程。

现代病理学认为,创伤骨科是由于外伤引起患侧血流不畅,血浆由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瘀血性水肿”,同时静脉端的血压因静脉瘀血而升高,组织间液回流困难,造成液体在组织间隙潴留而形成水肿。

中药膏外敷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经皮肤吸收后到达患部,发挥中药行气活血、逐瘀通络的功效。它能温通经脉,从而加快滑膜损伤的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以达到增强膝周肌力、防止肌肉萎缩的作用。

中药在治疗创伤骨科方面,依据中医整体观点,辨证论治。采用调补气血、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新方法,促进皮肤、肉芽组织生长,有利于早期骨痂形成[3]。《内经》中有“膝为筋之府”一说,并指出:“脾主肌肉,叫肢,主运化;肝主筋,藏血;肾主骨,主髓”。《普济方·折伤门》指出“血行脉中,贯于肉理,环周一身,因其机体外固内通,乃能流注不失其常。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痛,治宜除去恶瘀,使气血流通则可复原也”。《正体类要》也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由此可见,肢体损伤之后,局部的瘀血和水肿互为因果,是患部肿胀的病理基础。治疗应采用活血化瘀加利水渗湿的药物,方能收到活血化瘀,健脾益气,利水消肿。熊兴玲等[4]通过祛瘀渗湿并重与单纯活血祛瘀者的疗效对比,证明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中医疗法采用活血化瘀、调补气血、祛腐生新、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等方法,促进肉芽、皮肤组织生长,促进了早期骨痂形成的进程。

综上所述,创伤骨科采用中药外敷内服进行治疗,能加快创伤组织修复,重建骨骼与软组织的连续性,提高骨抗感染能力,尽可能达到骨折复位不增加软组织损伤,固定骨折而不妨碍肢体活动。因而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加速骨折愈合。还可使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同时进行。

参考文献

[1]顾伯康.主编.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11—213.

[2]陆裕补.主编.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58—61.

[3]顾伯康.主编.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11—213.

[4]熊兴玲,刘红露.渗湿祛瘀并重治疗骨折急性期肿胀8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2,11(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