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8
/ 2

提升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思考

刘长莲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街道办事处承德市兴隆县067399

摘要:人力资源一直是企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单位组织日常运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都要靠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来实现。将合适的人员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人尽其才,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一直以来,档案管理都是事业单位的边缘部门,受重视程度较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对档案管理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思考

1导言

基层档案管理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简单在于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十分单纯,复杂在于基层档案管理需要一定的人员、资金、时间支持,因此,单纯从档案管理部门层面提出“硬件设施的标准化、软件设施的信息化、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管理考核的科学化”四个方面的规范化路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要彻底解决基层档案规范化问题,更需要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顶层设计,档案管理部门人员的热情配合,三者合一才是解决之道。

2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2.1老龄性

由于基层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使得部分单位把档案管理工作当作轻闲之地,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不用承担太大责任,工作任务较轻,成为单位照顾职工,特别是将要退休人员的一个“二线”工作岗位,这样的工作观念导致很多基层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年龄偏大,学习力较低,这也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带来了很多障碍。

2.2流动性

随着当前基层单位的工作改革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人员通常都是由单位其他业务科室同志担任,既承担着业务工作,还兼管着档案管理工作,也就是说,很多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人员的频繁流动,对档案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2.3.非专业性

由于很多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欠缺,对档案管理知识也缺乏详细和系统的了解,很难从重复的工作流程中找出可以改善的地方,对档案管理知识的理解仅限于收集和归档,或者是利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简单理论,这样的工作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的社会需求。

2.4低素质性

由于很多管理者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件较为简单的工作,导致基层事业单位在人员配备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这也是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政治思想素质低,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工作,保管着党和国家的重要机密,而有些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事业心和较高的政治鉴别力,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文化素质偏低。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不光要了解档案知识,对其他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也要了解并能运用,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以上原因档案管理人员的必须要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特别是现在,电子文档的出现和运用,对档案管理人员又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2.5缺乏创新性

很多基层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比较满足于现状,过于安逸的工作态度导致思想守旧、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不愿意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文化上的陈旧导致行动力的匮乏,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也只会对档案信息进行基本的处理,这也是导致档案工作无法顺应时代发展的主要因素。

3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3.1正确的三观和端正的态度

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管理思维与价值观十分重要。正确的三观是实现档案事业社会价值的根本保证。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要具有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才能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避免内部或涉密档案外泄的情况发生。此外,事业单位的档案一般包括文书档案、人事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等,类别较多,内容繁杂,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将各级各类档案做好编目,安置保存。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爱岗敬业、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3.2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应具备档案学的专业知识,如档案管理学、档案法规学、档案管理自动化等,在工作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其次,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也开始走向成熟,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基础上明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流程和环节,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应用有助于档案事业的长远有序发展,在档案管理中不断突破创新,能够使档案部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4提升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的对策研究

4.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

提升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使其具有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单位应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眼入脑入心,融入档案管理工作中,帮助档案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有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档案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部分档案为涉密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保密法》《档案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哪类档案可以公开,哪类档案只能内部传阅,哪类档案为机密档案,同时在工作中要遵守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端正态度,认真负责,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流程,提升档案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4.2完善相关的人事管理制度

制度是做好一切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基层事业单位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改进和完善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推进档案人事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的人才流动,激发其工作热情。首先,要建立激励制度和奖惩制度。档案管理部门也要讲求效率,事业单位应根据档案管理的特点建立符合档案管理部门实际情况的制度,针对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要提出表扬,有条件的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工作拖沓懒散,效率低下的人员则要提出警告,必要的时候应采取扣罚奖金等手段。其次,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灵活的进出机制。明确档案管理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实行岗位责任制,通过聘期考核或定期考核决定人员的绩效结果,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4.3建立教育培训体系提升人员能力

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能力、新媒体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应按时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了解档案管理的前沿发展,补充自身的档案学管理专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其次,单位或部门应提前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需求开设相应的信息技术培训,加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熟练程度,提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最后,档案管理人员自身要注重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拓宽工作思路,优化工作路径,提高工作能力。

5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管理系统也开始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广泛运用,档案管理工作也由最初的纸质逐渐向电子档案过渡,管理方式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信息工程的融入让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同时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很多基层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莉.档案管理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城建档案,2018(03):95-96.

[2]李海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探讨[J].兰台内外,2017(06):61.

[3]刘晶琰.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7(20):128.

[4]杨玉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方法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10):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