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1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探讨

卢永辉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卢永辉

摘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工业自动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维护》课程在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并以亚龙公司生产的设备作为教学设备,结合本课程的定位和内容和机电专业培养目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任务驱动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成效。

一、引言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维护》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综合课程,集电气技术、PLC技术、变频技术、触摸屏技术于一体,对接现代产业,本文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维护》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为基础,以当代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培养模式,简单论述本课程进行项目式教学探讨。

二、课程定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技能,从而能获得相应的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教学主要围绕项目实施,按要掌握的任务要领,开展机电控制技术技能操作和维护工作。培养学生具有运行分析、故障检测、维修保养、设备技术改造等专业技能。针对首次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频率、重要性,所能承载的知识、技能程度,确定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的规划与安装、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气动回路的安装与调试、PLC程序的编制与调试、HMI(人机界面)的设计、设备故障的判断与排除等。该门课程的课堂总课时建议为50课时。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按项目式推进,基于自动化生产线的能力目标和职业要求,完成五个单元的安装和程序编写、调试任务,

三、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掌握自动生产线控制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熟悉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初步具备编写程序控制机电设备的能力;初步具备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技术规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力求实现“浅”(内容浅显、通俗易懂)、“宽”(知识面宽)、“新”(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教材体系、新教学思想)、“实”(技能实用)、“活”(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等特色。具体要掌握的技术技能如下:

1、完成自动化生产线设备五个工作单元的机械安装和调整

2、气动回路的安装、连接和调整

3、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安装和布线

4、传感器安装与调整PLC编程和调试,人机界面组态,电机驱动(含变频器及对应电动机、伺服驱动器及伺服电动机)参数设定,

5、系统联调、运行等工作。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注意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要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实践教学活动可根据内容特点在专业教室或实训基地进行。

五、教学评价建议

主要指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考成绩三个部分构成,其内容详见下表。

注重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吕景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2]廖常除:《PLC应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余雷声:《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卢永辉,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教研室教师,长期从事机电专业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