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3

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杨蓉

杨蓉

(武警四川总队乐山医院;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快速康复护理起源于“围手术期护理单元”,是一种将外科、麻醉和护理等融合在一起的创新理念,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护理质量,加速术后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快速康复护理作为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但是当前仍旧没有可值得参考的护理常规。对此,本文在简要介绍快速康复护理基本概念以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对其在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实验研究,结合笔者的实验结果和分析,对术前准备和术后活动以及排气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为临床护理措施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快速康复护理;外科;应用效果

一、前言

快速康复护理最早于2001年由丹麦外科医生提出,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涉及营养学、护理学、麻醉学等多学科融合的学科。该护理方式主要指在围手术期对患者采用一系列已经被医学证实有效的方法进行护理,以达到减少创伤和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快速康复护理不仅需要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参与,更需要家属和患者本人的合作,以精准度护理路径和患者个体差异为基准,保证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整体安全。国内快速康复护理学科起步较晚,是黎介寿院士提出并且推广发扬的。直到2015年中华医学会同多位专家达成共识,开始实际指导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护理。

快速康复护理得以实施的生理原因是减少患者在手术过后的应激源。对于外科手术来说,应激源主要包括分解代谢免疫功能异常、手术疼痛等,这些应激源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同时还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快速康复护理就是要在保护患者生理基础正常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手术带来的应激源。另外,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开展也为快速康复护理提供了目标人群和实施基础。

二、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

(一)术前准备

首先,为了减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快速康复护理提倡在术前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干预。术前的心理干预主要包括向患者和家属交代围手术期的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让病人了解手术方法,进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进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其次,常规的外科手术要求患者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但是有实验证明长时间的禁食禁水会导致患者低血压、低血糖等不良身体反应。但是快速康复护理只需要患者在麻醉前禁食6小时,禁水2小时,这样不仅不会增加术中的误吸率,反而会减轻患者在术后的心理压力和饥饿感;如果能在手术前服用500mL的葡萄糖溶液(10%)就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在术前的口渴和烦躁,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现象的发生,使患者的身体处于一种更舒适的代谢状态;最后,年纪较大的胃肠病患者常常会伴随一定的营养不良情况,对于这些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要求做出仔细的营养评估,以便在术后对这些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营养补给。

(二)术中措施

在快速康复护理中,关于麻醉的认识并不同以往,要求麻醉师尽量选择短效麻醉药、联合麻醉,以从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来有效的控制伤害应激对患者的影响,使麻醉达到既能镇痛又能保证患者的生理机能的程度。另外,如果在患者的整个围手术期出现过量补液,也会造成患者细胞水肿,进而出现心脏过负荷以及水中毒的现象,因此,快速康复护理也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失血量对其进行适度的液体控制。

(三)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标准

患者在术后必然会出现疼痛,这些疼痛有些是手术创伤带来的,有些是患者的心理作用导致的,合理的术后镇痛能够帮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器官的恢复速度也会更快。常规的术后疼痛管理药物为杜冷丁等,虽然止痛效果强,但是对肠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快速康复护理建议使用预防性镇痛的方法,建议药物为帕瑞昔布钠。其次,腹腔镜和外科手术中,患者要在术后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使患者能够早日进食;还可以使用低频率的红光照射伤口,帮助伤口组织的生长和愈合。另外,对于患者术后的营养供给,快速康复护理认为不需要术后禁食,并且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也会加快患者的体能恢复,进而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的几率,缩短住院时间。笔者在实践中还发现在部分结肠手术中,根据不同患者的手术情况会选择放置腹腔引流管,但是有研究表明,结肠吻合后使用腹腔引流管并不能减少吻合口瘘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我们建议要妥善处理腹腔引流管并及时拔除。最后,患者在术后面临的睡眠障碍也是影响身心健康的一大要素,引起术后睡眠障碍的因素有焦虑情绪和手术应激反应。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向术后疼痛管理、药物管理的方向发展。

快速康复护理认为,患者在出院时应保证具有较为平稳的生命体征、排气规律,并且已经充分活动,能够正常进食。

三、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实验

虽然快速康复护理理念是外科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快速康复护理需要不同科室之间相互配合,同时部分患者并不能全面理解快速康复护理概念,因此并没有得到广泛开展。因此,作为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快速康复护理仍然需要大量的实验来探究合适的护理路径。据此,我们选择了2019年1月到4月在我院就诊的45例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对照试验,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一)研究对象和目的

(1)研究对象:2019年1月到4月在我院就诊的46例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三个月内无手术史、妊娠或者精神类疾病,同样也无其他特殊药物服用史。我们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4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3人。其中,实验组男性14人,女9人,平均年龄为56.6岁;对照组有男性13人,女性10人,平均年龄为55.9岁。两组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2)研究目的:首先,我们对两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以判断快速康复护理是否对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恢复有效果;然后,探讨快速康复护理下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程度。

(二)研究方法

我们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护理方式。详细的护理方式列于下表中。

实验指标:本实验将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超过十分钟视为有效首次下床)、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为判断指标(所有数据均由责任护士询问患者和家属所得);术后并发症也被纳入实验指标中,包括出血、血栓和切口感染。另外,我们还请责任护士记录下了患者在术后6小时和12小时的痛感,并进行了比较。

统计方法: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使用检验方法,组间比较使用检验方法。则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三)结果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按照实验指标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观察比较,比较结果如下所示:

(1)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发现,患者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下表:

(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发现,患者出血情况、血栓情况、切口感染例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下表:

(四)讨论

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快速康复护理也逐渐成为外科护理的发展趋势。虽然快速康复护理已经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但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快速康复护理仍然无法推广。据此,本实验主要研究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普通实验指标还是术后并发症之间的比较,实验组实验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是首次活动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实验组患者可以在术后一天内实现,而对照组只能在术后第二天实现。这说明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护理中可以明显帮助患者的术后康复,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四、实验分析

(一)留置胃管和术后进食方面

传统的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在整个围手术期的治疗中会要求医务人员留置胃管,禁止患者术后进食,只有在胃管拔除,患者排气之后才给予全流食。引起这种操作的主要原因是医生们普遍认为早期进食会影响患者伤口处的压力和张力,增加患者吻合口瘘的概率,但是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胃肠道手术不需要在术前留置胃管,本实验中也证明是否留置胃管对患者并没有根本性的影响。因此,不在术前留置胃管是可行的、安全的。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有许多国内外的专家都发表过类似文章呼吁大家不要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之前留置胃管,并且建议术后尽快饮水。本实验对实验组患者采取术后“至少口服10%的葡萄糖500ml”的护理措施,发现这些患者并没有延长住院时间,可见术后尽早进水对患者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二)肠道准备方面

同常规护理不同,快速康复护理不建议患者在术前机械灌肠,提倡口服泻药。笔者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有实验证明传统的机械灌肠会破坏患者身体的电解质平衡,使肠道内菌群失调,反而增加患者术后患吻合口瘘的概率。作为人体中最大的免疫系统之一,肠道菌群破坏对患者的身体伤害非常大,不仅带来身体伤害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此如何在不破坏肠道健康的前提下,进行有效果的肠道准备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本实验证明口服泻药并没有影响手术的完成度,反而对术后并发症率的降低有所帮助。

(三)术后早期活动和排气方面

理论上,我们是鼓励患者在术后尽早下床活动的。早活动不仅可以降低肌肉萎缩的概率,还能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炎的发生。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后早活动在国外实施的较为彻底,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不同医疗单位护理理念的影响,当前我国术后早下床的实施程度还不够彻底。虽然在本实验中实验组确实均比对照组早下床约12小时,但是同国外研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需要护理人员不断研究完善,同时这也是快速康复护理的未来研究方向。

(四)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住院费用无疑是患者在“看好病”之外的另一大诉求。我们同样统计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费用,结果表明,由于实验组在术前进行了合理的规划,术后积极配合恢复,下床时间和进食时间都较短,故而住院时间也相应缩短,费用大大降低。这也有效的缓解了一部分医患矛盾。

(五)疼痛管理

在试验中,我们也请责任护士对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受进行了记录,但是由于体质不同,对于“痛”的感受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并没有进行数据计算。但是据统计资料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术后按需要使用帕瑞昔布钠进行预防性镇痛能够有效缓解部分由患者心理紧张引起的痛感,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使术后的病患更理智的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术后恢复事宜,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有很大的好处。

(六)研究展望

快速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在腹腔镜胃肠手术中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我国实际情况以及患者和家属的需求限制,仍然有一定的困境,作者认为未来的快速康复护理研究应该向以下四方面展开:

首先要明确患者的术后活动量以及大致的术后活动时间,以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身体机能恢复时间;其次,对于经快速康复护理出院的病患,是否出现再次入院率增加的情况,当前还不明确,需要医护人员不断关注病患的动态,进行长时间的追踪调查;再次,虽然当前我国对于快速康复护理的实验有很多,但是具体的护理流程和方法尚不明确,需要重新认定并给出规范;最后,部分医护人员还不能正确认识快速康复护理,因此快速康复护理在我国的顺利实施还需要相关外科学会以及胃肠疾病协会的大力推广。

五、结束语

在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护理中,快速康复护理是一种有效、可行的路径,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早日进食、减轻痛苦,而且能够有效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但是需要不同科室医生的共同努力,以保证患者获得精准快速的康复护理。同时,随着护理工作范围的日益扩大,快速康复护理应该向着“家庭——医院——社区”的方向发展,护理工作应该向着专业特色方向不断发展,以适应医学需要,体现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1]杭凌,陈晓峰,丁晓艳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41(21):2643-2644.

[2]陈小珍,魏杨辉,刘晓红等.快速康复外科在胃癌腔镜手术的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1):1506-1507.

[3]郭亚利,王振华,李微.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应用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5):979-981.

[4]方健.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25-128.

[5]朱桂玲,孙丽波,王江滨等.快速康复外科与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64-265.

[6]俞维飞,李益萍,谢浩芬.不置胃管并早期进食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营养学杂志,2014,22(4):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