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排螺旋CT薄层扫描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诊断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单排螺旋CT薄层扫描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诊断意义

杨进鸣刘茜潘艳霞

杨进鸣刘茜潘艳霞(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430)

【中图分类号】R56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4-0157-02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单排螺旋CT薄层扫描在支气管扩张诊断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42例临床及胸片怀疑支气管扩张病人的CT薄层扫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单排螺旋CT薄层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薄层扫描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是指一支或多支近端支气管和中等大小支气管管壁组织破坏造成不可逆性扩张。支气管扩张症(以下简称支扩症)的传统诊断方法依赖于支气管造影,它能很好地显示支扩的存在、分布范围及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然而,支气管造影是一种有创、痛苦的检查方法。平片检查对支扩的诊断也有局限,近年来随着CT的逐渐普及,特别是高分辨率CT的运用,给支扩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无创实用的诊断方法,肺部高分辨率CT扫描目前被认为是发现细小气道形态学异常最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技术。在广大基层医院,高分辨CT的应用有限,我科应用单排螺旋CT,采取薄层扫描方法,明显提高了支扩的诊断率。我院现有CT为GEProssspeedFI单排螺旋CT,我们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参数,改良为常规胸部螺旋CT检查薄层扫描技术,应用在疑似支气管扩张病例中,对支扩的诊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集42例临床症状及胸片怀疑支扩,进行薄层扫描检查,有42例诊断为支扩。男26例,女16例,年龄范围35-93岁,平均64岁,临床症状慢性咳嗽咳痰者12例,反复咯血者29例,发热1例。

1.2检查方法应用GEProssspeedFI单排螺旋CT对42例均行常规CT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于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扫描,从肺尖到膈顶,常规扫描层厚、层距各10mm。42例CT发现可疑病变区加行薄层扫描,层厚2mm,层距2mm,连续扫描。

1.3诊断标准参照文献根据李果珍[1]、李松年[2]等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标准,该病例根据扩张支气管的形态分为三种类型:柱状扩张、囊状扩张、静脉曲张状扩张。

2结果

42例普通CT发现疑似支气管扩张27例。15例CT仅见局部肺纹理增多和或局限性肺气肿,于该区域加扫薄层扫描,发现15例圴为柱状及曲张型支气管扩张。全部釆用薄层扫描后,具体分型及数目为:圆柱状扩张7例,囊状扩张28例,曲张型扩张7例。

3讨论

常规CT诊断支扩的敏感性为60%~80%,本组常规CT病变检出率为64%,有一定的局限性,但CT薄层扫描病变检查率为80%,大大提高了支气管扩张的检出率。常规CT存在以下缺点:由于部分容积效应使得倾斜走行的支气管壁显示不规则导致曲张型及囊状支扩的鉴别困难甚至误诊;由于层面厚可能漏诊横行走向的支扩,如中叶支气管,上叶前段支气管;对囊状支扩诊断尚可,对柱状及曲张型支扩诊断欠佳。以上问题薄层扫描可部分解决。薄层扫描技术,是目前多数基层医院使用单排CT机情况下最能详细显示肺解剖和病理改变细节的影像学方法,薄层扫描对囊状及混合型支扩的检出率与常规CT相差不多,对柱状及曲张型支扩的诊断有优越性。本组42例常规CT示局部纹理稍多,于该区域行薄层扫描检查发现14例为柱状和曲张型支扩。CT结合薄层扫描对支扩诊断的敏感性有明显提高,本组病例CT及薄层扫描技术对支扩诊断的敏感性高。

薄层扫描技术扫描层面薄,显示解剖结构更清晰,对于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较常规CT定性诊断更明确、效果更好;广大基层医院利用单排螺旋CT,采用薄层扫描方法,能较普通平扫明显提高支气扩张诊断准确率,但因薄层扫描技术对轻微柱状和曲张型支扩仍存在假阴性,对于不明原因咯血而CT薄层扫描阴性者,HRCT检查仍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

[2]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