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学习的动力之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兴趣---学习的动力之源

李青峰

李青峰

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巨龙小学河南洛阳4710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同是一个老师讲课,有的孩子成绩较好,而有的孩子却……,究其原因,只是一个喜爱的问题,平时你觉得很“笨”的学生,只要一玩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高兴,听得很入迷。这说明每个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乐的因子,只不过有些人比较含蓄,有些人比较张扬罢了。我认为,富有激情的教与学及充满情趣的数学课堂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感觉,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只有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努力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孩子们才能用他们那富有数学情感的头脑去探索数学奥秘,才能更有效地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喜爱之心、向往之情、探索之欲。为此,我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中尝试采用我所谓的“小学数学快速激情教学法”。

1.激情感染,增加情趣

课堂教学不单单是向孩子传输知识的过程,也是老师和孩子心灵的碰撞、情感沟通和生命交融的过程。老师的激情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在每天的讲课中都让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满面春风,用情感语言触动孩子,用热情感染调动孩子们的学习激情,当孩子回答精彩时,我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说到:“你很了不起,你独特的见解让我们眼界大开。”当孩子碰到难题时,我会慈爱地摸着他的头说:“老师相信只要你用心想,一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我们可以一起来试试!”当学生发现自己错了,很尴尬时,我会微笑着说:“你很棒,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家都很感谢你!”我努力用我语言的激励来滋润学生的心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我的激情像阳光一样感染着孩子们,让孩子们爱上我,爱上学习数学。

2.快速深入学习,快乐实践探究

上课时不拖拉,说话语速较快可以有效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能更为有效的听取学生的观点、发现,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再创造,对知识进行更为有效的深入学习。一个人的智慧水平应突出反映在其创造能力上,对小学生来讲,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就是一种创造。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更注重让学生去实践,在实践探究和实践运用中培养创新,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数学教学中练习的设计也是我所关注的,因为它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着眼点。所以教学中注意设置随处可见开放性的训练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深入观察分析,调动以往的知识储备,寻找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开放的设计也增加了数学思考的深度,令学生的思维更富延展性。

3.创造快乐和谐的气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记得有一次我拿着教科书去上课,还没到教室门口,就听见教室里乱哄哄的,我快步走到教室门口,教室里说、笑、打、闹成一片,显然这群孩子得意忘形,没有听到上课的铃声,也没有发现我,我强压住怒火,走上了讲台,这时我们班王鑫昊同学仍没看见我,还在和后面的同学有说有笑,这时我的脸马上黑了下来,大声对着他说;“你这是在发表演说吗?最好请你站在讲台上,这样有利于你才能的发挥。”这时全班学生的眼睛都齐刷刷的看着我,鸦雀无声。这节课从我开始讲课到结束,都很安静,但是气氛却很压抑,发言的同学极少,特别是王鑫昊同学这一节课都是低着头,不敢看我一眼,他没想到他所尊敬的老师这样讽刺挖苦了他,平时一下课就像小鸟一样在我身边叽叽喳喳的他,下课后也一直是懒洋洋的,同学拉他出去玩,他也不去,一点儿也打不起精神,这时,我的心感到猛地一颤,我后悔我这一句信口开河的的话,多么纯真的孩子呀,我连忙把他叫到身边说“孩子,老师刚才情绪不好。请你原谅。”第二节课我极力用各种方法调动孩子们的兴趣,以补救我刚才的过错,但孩子们上课时却没有了以往的快乐和兴奋。从此以后我告诫自己“要快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他们不希望看到一个板着面孔的老师,为此我不管心里有多么不高兴的事,在上课前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带着愉悦和快乐走进教室,让学生感受我的快乐,这样学生才会快乐轻松地进行每天的学习。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教学实践中,为了充分挖掘每一位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后,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出现,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就设计了一个让孩子和父母去游乐园玩的情景,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轻松理解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在认识乘号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看乘号像什么?”孩子们争相回答,有的说:像老师打的叉号。有的说:像拼音里的“x”。有的说:像两根交叉摆的小棍。大家七嘴八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兴趣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透彻。又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这一思想,我准备了游戏:“玩转积木”。我给学生准备了很多种积木,首先我让学生自由玩积木,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学生都兴高采烈的玩了起来:有搭积木的,有比大小好看的,有画的等等。接着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积木上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然后我再问:长方体上有什么平面图形?吕碧涵同学说:“长方体上有长方形。”我再问:“你能把它形象的表述出来吗?可以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大家都来试一试。先同组讨论一下。”这时同学们都很踊跃。有说的,有画的,但是效果都不够好。我又看看桌上的东西,问:“还有什么可用的吗?谁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这时潘一鸣同学看见了桌上的印泥,就印了一个长方形,效果非常好,其他的同学看见了纷纷效仿,这个说:“我用正方体印出了正方形!”那个说:“我用三棱柱印出了三角形!用圆柱印出了圆形!”正在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高见时,梅丁凡同学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能用三棱柱印出长方形。”大家一听都安静了下来,我马上问道:“你是怎么印出来的?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梅丁凡同学非常得意地走上讲台来,把三棱柱的侧面印上印泥,印在纸上。梅丁凡同学刚演示完,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三棱柱到底能印出几种平面图形呢?正方体、圆柱体呢?这时孩子的思维像涨潮的海水一样汹涌,这个说,那个展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体会和感受了“面从体来”。

5.减轻负担,寓学习于游戏,快乐感受

因为爱,所以才会喜欢,如果一个孩子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失去了自由支配的时间,那么他们就会厌恶学习,所以我在布置作业上做到少而精,练习多样化,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轻松。游戏是儿童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把学生们喜爱的游戏引入数学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个性,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取知识。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和内容,合理组织教学来发挥出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我常和孩子们做的数学扑克游戏,写上题目或算式,课堂上我出示数学扑克,谁算出的卡片的数又快又对,这个卡片就归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积极的评价。课后,让学生间、家长和孩子之间也利用数学扑克做游戏,进行不断巩固。又如:开火车、找朋友、说歌谣等方法也是我在课堂上常常所使用的,这些游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6.善于发现优点,表扬树立信心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不是批评,所以不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不吝啬表扬。如一个学生的字进步了、这节课坐端正了、听讲认真了、作业整洁了、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解题的方法新颖,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鼓励,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兴趣和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教学的路还很长,我所谓的方法也很不成熟,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但我想:只要有梦想,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