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刍议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

宋朝龙1田应科2

六盘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物的层数越来越高,建筑质量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建筑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基坑质量控制。目前在基坑施工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技术,本文探讨的是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应用中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工程的地质、结构、材料、工艺、管理等多个环节。本文在分析了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类型;问题;对策

基坑工程施工是一项兼具实用性和经验性的技术门类,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物层出不穷,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基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领域涌现了许多新型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对保证基坑的施工质量,对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目前常见的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主要有钢板桩支护结构、排桩支护结构、深层搅拌桩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结构、土钉墙结构、锚杆支护结构等[1]。本文主要对钢板桩支护技术、深层搅拌桩支护技术和地下连续墙结构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钢板桩支护技术

钢板桩支护技术就是将由热轧型钢制成的钢板桩进行连接形成钢板桩墙,用来挡土或者挡水。在目前的深基坑施工中,钢板桩的截面主要是U形、Z型、直腹板形。钢板桩支护技术的使用优势就是施工简单、应用广泛。缺点有两个方面,一是进行钢板桩施工时会产生比较大的噪音,影响周围的环境,在人群密集的区域使用时受到的限制比较大。二是,钢板桩本身的柔软性比较强,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支撑或者锚拉系统的位置不当而产生变形,所以在使用深度方面会受到限制,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深度不能超过7米[2]。

(二)深层搅拌桩支护技术

深层搅拌桩支护技术就是使用水泥或者石灰作固化剂,利用深层搅拌设备将这些固化剂和软土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物化反应,从而让软土发生硬结现象,形成一个具有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整体性墙体。深层搅拌桩支护结构一般采用格栅形式,也就是所谓的重力坝式挡墙。这种技术的使用条件是基坑的深度小于7米,同时坑边到红线之间有充足的距离。深层搅拌桩支护技术的优势是具有很好的防渗效果;同时因为深层搅拌桩属于重力式结构,不需要内部支撑,所以施工简单、费用较低,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3]。深层搅拌桩支护的施工过程如图1所示:

(三)地下连续墙技术

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适用于软土层中的深基坑施工,并且深基坑的深度要超过10米,同时地下管线和周围相邻建筑的沉降位移等要求比较高。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结构的整体刚度好、性能好,适用的深度广;第二,适用性强,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第三,对环境的影响小。它的缺点是成本较高,废弃的浆液不容易进行处理。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施工方案如图2所示:

二、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在施工中的问题

(一)施工过程和施工设计不符

施工的过程和施工的设计不符,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偷工减料、不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的现象,或者是施工人员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对图纸的设计理念进行理解,使得深基坑工程的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同时还会出现延误工期的现象。

(二)边坡修理不规范

在目前的深基坑施工中,深基坑的挖掘一般使用机械来进行,在挖掘的过程中可能因为施工人员组织不到位或者施工人员之间技术交底不明确,导致分层挖掘或者分段挖掘时的高度不一致;同时因为挖掘人员的技术问题,导致边坡的平整度和边坡的顺直度不符合规范。在对边坡进行人工修理的过程中,对于边坡的深度问题不可能进行人工挖掘,只能进行边坡平整度的修整,导致边坡在修理的过程中出现超挖或者欠挖的现象,影响边坡的规范性。

(三)边坡支护设计不精准

在岩土工程深基坑设计中,边坡支护的精准度影响着基坑质量的好坏,所以在设计边坡支护的时候要采用库伦或者朗肯公式来对支护结构进行计算。但是这两种公式的适用范围是结构简单、深度较浅的深基坑,不能精准的计算含水量较高、体积较大、弯角较多的深基坑的支护。这样就会导致在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出现摩擦角大、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对基坑的质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四)深基坑的空间效应不完善

在目前的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细长结构的使用比较规范,但是在对长、宽、小的深基坑的支护进行设计时就存在不规范现象,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坑内位移,导致深基坑开挖空间狭窄现象的出现,对岩土工程的进一步施工造成影响。

(五)基坑的深度与边坡支护不协调

深基坑的开挖是一项容易实施的项目,而边坡支护的设计难度就比较大,有的施工企业为了缩短工程期限,对边坡支护的设计不进行精准的计算;或者是在降水天气进行施工,导致基坑的深度出现偏差。除此之外,缺乏对基坑深度和边坡支护的监测装置。综上三种原因导致基坑的深度和边坡的支护出现不协调现象。

三、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更新设计理念

随着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深基坑的施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岩土工程深基坑的支护方面还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很多企业在计算支护的过程中仍然使用“等值梁法”,这个传统的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支护受力有着很大的差别,增加了深基坑中支护的不稳定性。所以在进行深基坑支护设计时要更新设计理念,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在实践中开展创新,提高我国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水平,保证深基坑的施工质量。

(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过程中要全程控制施工质量,首先要安排专业的施工人员,让他们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入的理解;其次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管,保证实际的施工过程和设计图纸相符合;最后,设计好工程的降水系统,保证降水系统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正常的运行。

(三)完善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地下管道、基坑边坡、周围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位移等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对基坑的挖掘和支护的设计进行实时监测,对实际施工与设计方案的差异进行实时分析,调整和完善施工方案。同时完善监测系统,增设预警装置,维护施工过程的安全,防止突发事故的产生。

(四)控制支护和基坑的协调性

在选择支护方案的时候要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考虑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种:水文地质条件、降水排水条件、地下线和周边的管线、基坑的荷载力、安全等级、设备要求、支护结构的使用期限、支护结构的经济性和支护结构的技术效果等。在进行支护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遵照以下原则:第一,保护周边环境的原则;第二,结合工程实际,选择熟练技术的原则;第三,适应深基坑的稳定性、变形和荷载的原则。控制支护和深基坑的协调性,保证基坑结构的稳定性。

结语

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种类繁多,在施工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进行施工。在进行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时,要对影响支护结构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优化施工方案、完善监测系统、保证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保证深基坑工程的稳定性,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熠.刍议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设计[J].中华民居,2011,(7):470-471.

[2]王朝辉,魏路.刍议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J].中华民居,2011,(9):226-227.

[3]王佳莲.刍议如何加强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