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负荷度量化评估以及护士压力

/ 2

护理工作负荷度量化评估以及护士压力

王文转

王文转(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晋中0306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258-01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工作范畴扩大、岗位增多,负荷度增加,要求护理质量进一步的提升。医院是载体,护理模式是框架,患者是主体,护士是客体,主体治疗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借介于载体。通过框架,由护士客观地传递给主体,那么护士客观问题的存在,必然影响了主体的得失与满意度。由此就护士压力这个客观问题与工作负荷度之间的相关性展开讨论。而建立一套系统的评估工作负荷度的方法,能合理测算出护士的劳动强度,体现其技术价值和服务质量,并指导及时缓解压力,使其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不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工作负荷度大小从工作量大小,护理技术含量,护理风险,患者满意度,心理压力进行探讨。

1护理工作量相关内容

护理工作量分为直接护理工作量、间接护理工作量。专业护士提供60%的直接护理和30%的间接护理较为理想。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包含一定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和劳动风险。由于各科室护士人数不同,护理风险和技术含量有差异,因而各科室之间存在一定的工作量差异;由于护理环境\科室及科室人数的不同,个人护理工作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关因素

1.1护理时间

综合性医院一般将护理时间分为直接护理时间和间接护理时间。直接护理时间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治疗、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间接护理时间包括文书处理、物资管理、清洁消毒、药品管理,交接班等项目。关于时间测算的起点也应明确规定。

1.2直接护理工作量时间的测量方法

1.2.1针对护理实践中完成技术操作的各项目,逐项测算每项操作的时间。具体测算可从科室根据职称(护士、护师、主管护师)选出三人,共计N人,然后每个人分别测算各项护理操作所用的时间,包括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技术操作项目,将某一项每人测得结果累加除以N人数取得该项平均值,即该项操作时间。然后若干项操作每项操作时间作为工作量化标准。采用专家咨询法,请有经验的护理专家和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15人(主管护师以上,工作15年以上,且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者),以及各科护士长30人,确定每项护理操作的技术风险系数值。以1.0为基准系数,各项操作系数最高1.5,最低0.5。用系数乘以上述每项的操作时间,即为每项护理操作的护理时间。

1.2.2从科室患者住院费用“清单”中选择了若干护理操作项目。

1.2.3根据各科每月每项操作的收费金额计算出该项目的操作次数。

1.2.4每项操作的标准时间×操作次数=该月该操作项目共用时间。

1.3以上为直接护理工作量的测算,另外还应该包括间接护理工作量。依据上面陈述的方法,逐项计算出各项月工作时间。

1.4科室若干项护理操作项目共用时间总和作为科室工作量。

2护理操作项目风险指数及技术含金量加权

风险指数大小与直接护理操作相关,而且在科室操作频率也有悬殊。因此在护理管理上对护理操作风险指数高发科室,应该有部分侧重以示权重。

3病人的需求是否全部被满足

病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部分体现在护士与患者的语言性及非语言性沟通中。根据每月定期发放满意度调查,用百分制赋分将科室护理工作时间量化,以及分险侧重加权分值和满意度分值综合计算,通过各护理单元总分值占全院护理工作总分值的比例,明确科室工作负荷度。

4护士压力

护理工作具有高应激性、高强度、高风险性,护士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且工作压力的大小与其生活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护士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护士的工作压力来自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护士的生活质量不容乐观。护理人员的工作琐碎、繁重,既包含了一定的脑力劳动,又需要较强的体力来完成日常的治疗和护理任务。影响了护士工作的满意程度、出勤率,离职意愿、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程度,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其中与护理负荷度关系最为密切。本文通过合理、有效地测定护理工作量真实反映护理工作负荷度。既要抓质量,抓服务,更为减轻护士压力,减少工作倦怠、关爱护士身心健康,充分调动积极性、挖掘潜力和创造性,体现劳动与技术价值提供依据。

以上探讨科室护理,同样方法适合于个体护理工作量的判断:

(1)每班护理项目逐项统计时间累加除以当班护理人数=当班个体护理工作量。

(2)每月每班个体护理工作量累加得出个体月护理工作量数据。

(3)个体月护理工作量占全科护理工作量的比例。

个体月护理工作量结合患者满意度分值明确个体工作负荷度。

通过科室(个体)工作量化数据明确负荷度,一能参与积效考核,体现劳动与技术价值,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创造性。二能人性化地为减轻护士压力提供依据。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兰萍,韩祺,王小花,等.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研究的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4A):573-574.

[2]王爱平.不同临床科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