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食道癌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浅析食道癌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临床体会

郭德庆

郭德庆(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食道癌患者不同术式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消化道重建手术治疗的150例食道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吻合口位置不同分为A组(胸内吻合组)51例、B组(食管床吻合组)49例、C组(颈部吻合组)50例,所有患者手术后持续24h监测食管腔内pH值,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24h返流总次数、持续5min以上返流次数、最长返流时间、pH<4总时间、DeMeester评分等观察指标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不同手术治疗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食管反流现象,但吻合口越高者术后反流发生率越低,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食道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3-0297-01

食道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道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差异很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食道癌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1]。

手术治疗是食道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其基本原则在于切除食道癌病灶、重建消化道,但临床上仍难以避免术后胃食管反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2]。现将本院收治的150例食道癌患者接受不同术式治疗后的情况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消化道重建手术治疗的150例食道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8例,女52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6.8±4.2)岁;疾病分期:Ⅰ期40例、Ⅱ期75例、Ⅲ期20例、Ⅳ期15例。根据手术吻合口位置不同分为A组(胸内吻合组)51例、B组(食管床吻合组)49例、C组(颈部吻合组)50例,三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三组患者均给予双腔气管插管联合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取左侧胸腋后线第六肋间入口,常规操作切除肿块。根据肿块具体位置选择吻合位置进行食管胃吻合手术,重建消化道。

A组患者选择左胸腔内主动脉弓前上实施胃食管吻合,且不经过食管床。B组患者选择胸腔外经过食管床在主动脉弓上实施胃食管吻合。C组患者选择经过食管床在左颈部单层吻合。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和饮食之后,选择便携式pH监测仪器,将pH电极固定在吻合口向上5cm处进行24h持续pH监测,观察期间禁食pH<5的食物。参照DeMeest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正常人24h胃酸反流次数在46.9次以下,持续5min以上的反流次数在3.5次以下,反流持续最长时间在19.8min以下,pH<4的时间占总时间4.5%以下,DeMeester评分<14.72分[3]。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A组患者24h反流总次数、持续5min以上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4总时间、DeMeester评分等观察指标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明显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手术是临床治疗食管癌首选方法。若全身情况良好、有较好的心肺功能储备、无明显远处转移征象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一般以颈段癌长度<3cm、胸上段癌长度<4cm、胸下段癌长度<5cm切除的机会较大。然而也有瘤体不太大但已与主要器官,如主动脉、气管等紧密粘连而不能切除者[4]。手术禁忌证包括:①全身情况差,已呈恶病质或有严重心、肺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②病变侵犯范围大,已有明显外侵及穿孔征象,例如已出现声音嘶哑或已有食管气管瘘者。③已有远处转移者。一般食道癌手术后容易并发反流性食管炎,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食道癌手术操作损坏了食管完整性,破坏了胃底与食管His角和膈肌脚的弹簧夹作用,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回食管。虽然食道癌术后难以完全避免食管反流,但不同术式之间食管反流发生率存在差异[4]。在重力作用下高位吻合术式优于低位吻合,颈部吻合口周围肌群与软组织基牙吻合口和残留食管,形成高压区,所有颈部吻合术式优于其他术式。胸内吻合手术受胸腔负压影响,其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最高、程度最严重。本组研究结果显示C组患者食管反流相关指标明显优于A组、B组(P<0.01)。

综上所述,与其他部位吻合术式相比,食道癌颈部吻合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抗反流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反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欧阳励,唐滨江,唐建国,等.食管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分析.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1):72-73.[2]潘海涛,孙国明,吴伟.改良Ivor-Lewis术式治疗食管癌临床研究.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4):396-397.[3]王金栋,刘俊峰,王其彰,等.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生活质量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8,24(1):36.[4]罗世忠,李明军.管状胃加胃底重建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2,9(3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