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鼻漏、耳漏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脑脊液鼻漏、耳漏的护理体会

马秀文陈秀荣

马秀文陈秀荣(新疆巴州市尉犁县人民医院新疆尉犁841500)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258-01

【摘要】脑脊液鼻漏、耳漏是外伤致颅底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如果导致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极易产生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促进漏口愈合、防止逆行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2006~2011年共收治脑脊液鼻漏患者35例,经密切观察与护理,患者均顺利康复,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脑脊液鼻漏耳漏观察护理

一、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7~78岁;CT明确颅底骨折32例,额骨骨折3例,脑脊液鼻漏20例,脑脊液耳漏15例(其中同时有脑脊液鼻耳漏3例)。

1、预防逆行性颅内感染。

(1)局部清洁出现脑脊液鼻漏时应仔细清洗鼻前庭血迹及漏出液,用生理盐水擦洗,及时彻底地清除鼻腔或外耳道内的血迹、结痂及污垢,用酒精棉球或碘伏消毒局部,每日1~2次消毒鼻前庭或外耳道,避免棉球过湿导致液体逆流颅内。用无菌干棉球松松置入耳、鼻孔处,以吸附脑脊液。棉球饱和后,应及时更换,并记录24小时浸湿的棉球数,并详细记录脑脊液流出的量及性质。防止液体逆流感染禁忌鼻腔、耳道的堵塞,冲洗和滴药。脑脊液鼻漏者,严禁经鼻腔置胃管、吸痰及鼻导管给氧。

(2)环境要求:有条件者安排单间,条件差者应与气管切开及化脓感染者隔开,病房温度要求18℃~20℃,湿度50%~60%,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3)全身治疗:全身应用抗生素、止血剂,适当补充蛋白类胶体液。

二、促进脑脊液外漏通道早日闭合

1、体位要求确诊为脑脊液鼻漏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保持正确的体位,减少脑脊液的流出。清醒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昏迷患者抬高床头15°~30°,头偏向一侧避免脑脊液逆流,头高位一般持续至脑脊液鼻漏停止后3~4天。目的是借助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使脑膜逐渐形成粘连而封闭脑膜破口。

2、避免颅内压增高其方法有:(1)呼吸道管理:避免受凉、感冒、打喷嚏,避免用力咳嗽、咳痰。指导清醒患者,让患者掌握咳痰的技巧:患者取半卧位或卧位,两肩放松,咳嗽前先深呼吸4~5次,在深呼吸后张口,浅咳一下将痰咳至咽部,再迅速咳出,咳嗽无力者可将痰咽下,必要时结合雾化吸入,祛痰药物或经口腔吸痰,禁止经鼻吸痰,预防感染,避免屏气、抠鼻、擤鼻涕。(2)保持大小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清晨空腹喝温开水或将一匙蜂蜜兑入温开水中服下,预防便秘,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开塞露或缓泻剂,禁用高压灌肠。(3)及时有效地降颅压,遵医嘱及时准确地应用脱水剂,减轻脑组织对修补漏口的压力。(4)对躁动不安的患者,给予适当的束缚或镇静剂。

三、病情观察

1、观察脑脊液的性质、量和颜色估计漏出液的量的方法是:于前鼻孔轻放棉球,宜松,当脑脊液渗透后及时更换,24h计算棉球数,粗略估计漏出量。

2、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的发生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并注意患者有无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3、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颅内感染或颅内压增高症状。若脑脊液外漏多,可使颅内压过低而导致颅内血管扩张,出现颅内低压综合征。表现为剧烈头痛、眩晕、呕吐、厌食、反应迟钝、脉搏细弱、血压偏低视物模糊、尿量过多等症状。如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可静脉输液缓解症状。

四、手术治疗的选择

脑脊液鼻漏患者经保守治疗大部分都能治愈,但漏孔经久不愈超过1个月或愈合后多次出现复发,需行脑脊液漏修补术,本组2~4天内停止耳鼻漏27例,3~7内停止耳鼻漏7例,1例脑脊液耳漏10天停止。

五、心理护理

脑脊液鼻漏患者由于活动受限,活动时间长,病情反复,担心治疗效果,常出现焦虑、烦躁;另一部分症状较轻者认为生活可以自理,易出现不遵医嘱行为,因此我们多巡视病房,随时与患者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健康宣教,取得患者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