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CT和彩色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增强CT和彩色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比较

邬利

常德市西洞庭人民医院湖南常德415137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运用增强CT和彩色超声的诊断效果。方法:取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增强CT和彩色超声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患者实施增强CT和彩色超声检查的效果。结果:增强CT对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诊断准确率及总准确率与彩色超声相比明显较高;增强CT对胰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检出率与彩色超声相比明显较低,增强CT对局限性增大、小灶液区检出率与彩色超声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运用增强CT诊断和彩色超声各具优势。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诊断;增强CT;彩色超声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是因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1]。加强对患者的疾病诊断,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进行急腹症诊断的常用方法,增强CT和彩色超声检查均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进一步明确两种检测方式的效果,本院对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间收治的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了增强CT和彩色超声检查,并对两种检测方式的效果实施了对比。以下就检测过程回顾性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实施手术病理检查、临床综合诊断,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华胰腺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等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年,上海)》[2]确诊患者;患者入院时存在不同程度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发病时间<72h;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配合检查研究。排除标准:存在其他严重脏器合并症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影像学检查禁忌患者;精神及意识障碍患者。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患者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5.3岁(s=8.4);病史:胆道疾病史52例;疾病类型:水肿型54例,出血坏死型36例。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增强CT和彩色超声检查。所有检查过程均由同一医师实施。增强CT:GE公司生产的64排128层LightSpeed螺旋CT实施检查,层距3mm,层厚3mm,螺距1.0,重建间隔1.0s,检查前需常规禁食6-8h,先对患者腹部进行常规扫描,了解患者胰腺及周边脏器状况,再采取高压注射器对患者肘静脉注射75-100ml碘海醇注射液,注射速度为2.5-3.0m/s,延迟25-30s实施动脉期扫描,延迟70-80s实施静脉期扫描,延迟200-300s实施延迟期扫描。

彩色超声检查:采取飞利浦HD7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检查前需常规禁食6-8h,指导患者采取侧卧或仰卧位,对患者腹部进行全面多切面扫描,并重点扫查胰腺及周边脏器,了解患者胰腺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状况、周边间隙、脏器组织、积液状况等。

影像学检查及阅片结束后,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并根据手术检查结果确定患者最终疾病类型。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式对急性胰腺炎分类诊断效果。

②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影像学表现检出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取SPSS19.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分类诊断效果、影像学表现检出状况以率表示,X?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测方式对急性胰腺炎分类诊断效果分析

增强CT对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诊断准确率及总准确率与彩色超声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两种检测方式对急性胰腺炎分类诊断效果分析[n(%)]

注:与超声组相比*:P<0.05

2.2两种检测方式的影像学表现检出状况分析

增强CT对胰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检出率与彩色超声相比明显较低,增强CT对局限性增大、小灶液区检出率与彩色超声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

表2两种检测方式的影像学表现检出状况分析[n(%);n=90]

注:与超声组相比*:P<0.05

3讨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以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坏死为主要特征,常出现急性上腹痛、发热、呕吐、恶心等症状,临床研究结果证实代谢性疾病、血管因素、外伤、感染因素、药物因素、梗阻因素、酒精因素等均是引起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3]。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诊治不及时可引起病情恶化,导致腹膜炎、继发感染、休克等多种并发症发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急性胰腺炎可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大类,及时了解患者实际分型并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4]。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疾病诊断的常用方式。超声检查过程较为简便、快捷,可辅助了解患者胰腺病变位置、形态、内部结构及周边组织状况,对于结石及胆管变化等相关胆脏疾病诊断效果显著。但采取超声检查时易受肠气影响,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状况;且超声对于非炎症引起的胰腺回声、形态变化诊断效果不佳,对于轻度水肿患者易出现漏诊状况[5]。CT诊断分辨率较高,可清晰显现胰腺及周边组织结构状况,诊断过程不受患者肠气、身体状况影响,增强CT的出现可实施图像三维重建,有效提升显像效果,可显现微小病灶,提升诊断效果[6-7]。但采取增强CT诊断费用明显高于彩色超声,且本次研究中,CT诊断对于结石及胰管扩张诊断效果较差,说明CT诊断难以取代彩色超声。

综上,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运用增强CT诊断和彩色超声各具优势,临床可将两种方式联合应用,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减少误诊和漏诊,辅助患者的治疗过程。

参考文献:

[1]许东明.增强CT和彩色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比较[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10):1115-1117.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华胰腺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等.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年,上海)[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9):656-660.

[3]刘金林,谢一平,马周鹏,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层螺旋CT检查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2):2222-2224.

[4]蔡迪明,罗燕,李永忠,等.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对比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5(3):509-511.

[5]郝风华,张建红,崔冰,等.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伤的CT、超声影像诊断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4):473-475.

[6]穆峰,王一民,何文进,等.多层CT联合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浓度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6,38(12):1775-1778.

[7]王文双,高淑焕,吴丽莉,等.64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20(2):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