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蝶与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经鼻蝶与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李蓉晖1李先强2

李蓉晖1李先强2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目的探讨经单鼻蝶入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垂体瘤患者45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经鼻蝶入路手术组)20例和对照组(开颅手术组)2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低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单鼻蝶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镜翼点入路开颅手术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243-01

垂体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良性肿瘤,以往垂体瘤的治疗手段以开颅手术为主[1],近年来,随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垂体瘤的治疗也步入了微创时代,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临床应用广泛[2]。为了探讨垂体瘤最佳手术方式,笔者观察了开颅翼点入路手术和经单鼻蝶入路显微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垂体瘤患者45例,所有患者术前行颅脑CT或MRI,术后行病理检查确诊为垂体瘤[3]。在告知患者手术利弊并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分为观察组(经鼻蝶入路手术组)20例和对照组(开颅手术组)2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肿瘤大小、分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之间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经单鼻蝶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术前3天氯霉素滴眼液鼻腔滴注,强化MRI扫描检查鼻腔,术前1天鼻毛清理,手术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头后仰15度固定,保护眼、耳常规消毒铺巾。选右侧鼻孔,肾上腺素滴鼻,扩鼻器打开鼻腔,进入蝶窦腔,切除蝶窦纵横隔,显露蝶窦开口,凿开蝶窦前壁,暴露鞍底,鞍内穿刺,勿碰触颈动脉压迹和视神经沟,十字形切开鞍底硬脑膜,显露并切除肿瘤[4]。手术结束,电凝止血,止血材料填塞鼻腔。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治疗,采用翼点入路,不再赘述。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肿瘤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平均随访两年)。肿瘤切除率(次全切除+全切除)评价:依据术者术中切除情况结合术后颅脑MRI或CT,评估切除程度。全切除:肿瘤和囊壁完全切除;次全切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的肿瘤囊壁部分残留;部分切除:大片肿瘤原位残留[5]。

1.4统计方法

选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所有的计量资料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及术后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下地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2.2两组并发症对比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和死亡的病例。观察组患者脑脊液漏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其余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对比

3讨论

垂体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当前垂体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有药物、手术和放疗[6]。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以往垂体瘤的治疗手段以开颅手术为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随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垂体瘤的治疗也步入了微创时代,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获得了广大医患的认可[7],有取代传统开颅手术的趋势,但是部分学者认为开颅具有手术暴漏充分、视野清晰,术中止血方便,肿瘤的切除彻底、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不能为微创治疗完全取代[8]。

笔者认为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报道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得出,在手术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手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了脑脊液漏的发生率较传统开颅手术高(因开颅手术不经过颅底),其余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传统开颅手术低;充分体现了经鼻蝶窦显微镜下手术的微创概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效果显著并安全可靠,创伤小,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蒋文武,陈江宏,刘洪.单鼻孔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18):34—35.

[2]代秀勤.经单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09,4(2):194—197.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33-635.

[4]詹升全.内镜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3(10):167-168.

[5]陈明振.大及巨大垂体腺瘤经蝶显微镜术中正常垂体的保护[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8(2):57-59.

[6]姜海涛,谢江涛.经鼻蝶与经翼点入路开颅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症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O(2):157-158.

[7]邢云飞.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72-73.

[8]李劲松.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分析[J].江苏医药,2011,34(11):1088-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