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头皮针连续腰穿治疗早产儿脑室内出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应用头皮针连续腰穿治疗早产儿脑室内出血

宋晓燕董力杰左菲仲晓晨张英琦

宋晓燕董力杰左菲仲晓晨张英琦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头皮针连续腰穿治疗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脑室内出血治疗的早产儿患者36例,对其中15例患儿实施头皮针连续腰穿治疗方式,另21例未实施连续腰穿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的脑室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连续腰穿后有8例患者的脑室完全恢复正常,4例患者的脑室略大但其形态保持稳定,3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0%;1例患者出现脑积水症状,发生率为6.67%;经1个月~6个月随访后,有7例患者预后效果较好,预后良好率为46.67%。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脑室轻度扩张,脑室形态保持基本稳定,治疗有效率为25.87%;其余患者均呈中度、重度脑室进行性扩张;随访1个月~6个月后,有4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19.05%。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脑积水发生率、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皮针连续腰穿治疗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可有效预防早产儿出现脑积水症状,提高患儿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头皮针连续腰穿脑室内出血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136-01

脑室内出血(IVH)是早产儿常见脑损伤,因早产儿脑室周围室管膜下及小脑软脑膜下均存在生发基质,毛细血管丰富、结构疏松,缺乏结缔组织支持,当血压波动、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等极易发生颅内出血。有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脑室内出血疾病的发生率为40%~70%,其中25%~40%发生在出生后6小时,50%发生在生后24小时。出血严重者常导致死亡,存活者常在2周后发生脑积水,发生率25%~74%。有资料研究显示,脑室内出血是引起智力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原因之一。我科自2012年1月~2014年6月对36例住院的早产儿进行了颅内出血的筛查,对其中15例患者应用头皮针进行了连续腰穿治疗并随访。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脑室内出血治疗的早产儿患者36例,对其中15例患儿实施头皮针连续腰穿治疗方式,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出生体重为2.06±0.67kg;平均胎龄33.7±2.35周。另21例未实施连续腰穿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平均出生体重为2.07±0.41kg;平均胎龄32.9±2.30周。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在出生后3d进行初次常规头颅B超检查,后每隔5d~7d复查。根据Papile分级法,Ⅰ级:单侧或双侧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层基质出血;Ⅱ级: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层基质出血破入脑室,引起IVH;Ⅲ级:脑室出血伴脑室扩张;Ⅳ级IVH伴脑室周围髓静脉出血性梗死。

腰穿方法:常规消毒铺孔巾,患儿侧卧,使用新生儿专用头皮针,选3-4或4-5间隙进针,流出脑脊液后放松患儿,术后平卧6h。每次放液3~10ml。根据外观颜色、流出速度判断压力大小,决定腰穿的间隔时间。开始每日1次,脑室不扩张时改为每2天腰穿1次,最后改为每3天腰穿1次,直至腰穿停止。

1.3疗效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成功、失败两类,患者的脑室恢复正常或增大保持稳定为成功;患者的脑室进行性增大为失败。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经连续腰穿后有8例患者的脑室完全恢复正常,4例患者的脑室略大但其形态保持稳定,3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0%;1例患者出现脑积水症状,发生率为6.67%;经1个月~6个月随访后,有7例患者预后效果较好,预后良好率为46.67%。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脑室轻度扩张,脑室形态保持基本稳定,治疗有效率为25.87%;其余患者均呈中度、重度脑室进行性扩张;随访1个月~6个月后,有4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19.05%。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脑积水发生率、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疾病的发生与胚胎的生发基质密切相关,生发基质的毛细血管丰富且结构较为疏松,缺乏相关结缔组织的支持,容易出现坏死、崩解等现象导致出血。有研究显示,新生儿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为15.8%,重度脑室内出血疾病的发生率为3.0%,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约占住院早产儿的56.6%。本组研究采用了头皮针连续腰穿治疗方式,因早产儿的椎间隙较小,若采用传统腰穿针易导致腰穿失败,造成人为性出血,且传统腰穿针需反复操作,其可操作性较差。相较于传统腰穿针,头皮针的针体较细且有柄,易观察到脑脊液的流出,可提高成功率。本组研究中,有患者出现脑积水现象,脑积水症状的发生与脑脊液的吸收障碍密切相关,脑室出血后脑脊液的血凝块可引起蛛网膜炎,引起脑脊液循环不良,从而出现脑室进行性扩张。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看出,采用头皮针连续腰穿治疗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疾病效果较好,可有效预防早产儿出现脑积水症状,提高患儿的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王广方,郭晓红.162例新生儿腰穿方法改进的体会[J].临床儿科杂志,2007,11(6):429.

[2]MURPHYBP,INDERTE,ROOKSV,etalPosthaemorrhagicventriculardilatationintheprematureinfan:tnaturalhistoryandpredictorsofoutcome[J].ArchDisChildFetalNeonatalEd,2002,87(1):F37-F41.

[3]钱继红,陈惠金,陈冠仪,等.十年期间住院早产儿VIH发生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1(07):415一417.

[4]卢菲.李梅.张蕾.头皮针在新生儿腰穿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当代写医学,2009,15(15):94-95.

[5]黄锦玲,陈慧金,陈冠仪,储淞雯.连续腰穿治疗早产儿重度脑室内出血疗效评估[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01):11-12.

[6]龚全业,陈素娟.连续腰穿治疗新生儿重度脑室内出血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8,01(29):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