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好医护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1

构建良好医护关系

蔡少杏

蔡少杏

(云浮市郁南县中医院广东云浮527100)

【摘要】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既是医护人员医德修养和医德实践的具体体现、也是完成医疗过程,解除病人疾患,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医护关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99-01

医疗和护理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有着各自独立的体系,但在临床医疗过程中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既是医护人员医德修养和医德实践的具体体现、也是完成医疗过程,解除病人疾患,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

1明确构建良好医护关系的重要性

构建良好医护关系,是保证医疗过程的完整性。在信息交流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信息阻塞,都会影响整个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良好的医护关系是保证医疗过程完整性的基本条件。

构建良好医护关系,能适应医疗过程的多样性。由于疾病的类型不同,病人的心理、社会状况不同,治疗手段和救治的缓急程度也必然不同。要求医生和护士在医疗过程中不断调整关系,以适应治疗过程的多样性。

构建良好医护关系,能预防医疗过程的非偏性。并列平等的医护之间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使医生护士不出现或少出现角色偏差,即使出现也能及时纠正。

2正确认识医护之间的关系

医生和护士虽然工作的对象、目的相同,但工作的侧重面和使用的技术手段不尽相同。医生主要的责任是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采取恰当的治疗手段,护士的责任是能动地执行医嘱、搞好躯体和精神护理,向病人解释医嘱的内容,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主动地向医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协助医生修改、调整不恰当的医嘱——把握各自的位置与角色。医生的正确诊断与护士的优质护理相配合是取得最佳医疗效果的保证。

3改善医护关系的一些建议

3.1建立相互平等的同志关系,主从有序:医护双方各有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和业务优势,故医护关系的背后就是诊断、治疗与护理的学科合作。但在医疗过程中,医护存在着交替变换的主从关系。在病情变化、拟定和实施护理计划、搜集整理临床资料、解除病人痛苦方面,护士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站在为医学事业负责,自觉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建立起医护双方的相互平等、在不同环节有主有从的和谐关系。

3.2建立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分清责任:医护之间相互信赖,维护团结。在医疗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氛围,这是作为医护人员的基础道德,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还要分清各自的责任。对病人的诊治过程,是一个医护协作的过程,医生的工作在诊疗过程中,担负着直接和首要的责任;护理工作担负着主要和直接责任。医护双方要理解对方的工作特点,分清医疗、护理过程中的责任,尊重对方的人格,信赖对方的能力。通过相互体谅与帮助,可以使医护关系更加默契,不断提高互相合作的层次。

3.3建立相互支持的业务关系,共同提高: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为护理工作提供了依据;护士认真执行医嘱,对医疗工作提供了护理支持。这是医护双方互相支持的重要方面。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性,护理人员还可以利用自己接触病人机会多,观察病人比较细,听到病人家属反映多的优势,及时对诊疗工作提供信息和建议。因此,护士绝不能轻视自己的工作,医生则做到尊重护士的劳动。这样不仅能提高医疗质量,也能建立起合理的、科学的医护关系。

医疗和护理是医疗工作不可缺少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处理具体的医护关系时只有遵循互相配合,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才能建立互相协作、互相信任的新型、和谐的医护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医生和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现代医院的整体效应,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