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水利规划设计及其可持续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刍议水利规划设计及其可持续性

陈汝振

(山东弘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潍坊261031)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洪涝灾害、增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率,是对水资源更加合理高效运用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伴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水利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怎样改善和规避这些问题,成为新时期我国水利工程坚持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的新任务新目标。本文针对水利规划设计及其可持续性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规划设计;可持续性

我国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水利工程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并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通过水利工程可以实现电力供应、农田灌溉和水产养殖等。水利工程在开发利用中难免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需要专业设计人员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水文环境和经济建设项目规划综合分析,保证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规划设计的存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水利规划设计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系统的、综合性思想没有作为主导思想融汇在水利规划设计中;多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水资源的节能环保上却往往忽略不计;重工程措施轻非工程措施。重农业农村轻城镇。相关的调蓄水工程,多以农业农村为主要的建设对象,对城镇的用水、防洪等措施力度不够,在水资源开发、供水、反拱的建设中没有将城市和农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统筹规划、配套建设。只有与时俱进,水利规划设计才能服务于生产建设,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科学提高水利规划设计

2.1减少人力过度开发。水利工程设计不仅仅是水资源的利用,由于工程建设涉及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设计人员针对这些内容协同设计,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必须要减少设计中的人为因素干扰,不能因为经济利润的获取任意的开发水利工程,避免造成资源环境的生态系统失衡发展,减少人力过度开发,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科学规划。

2.2利用技术提高可持续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通过信息化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进行工程的实施。例如在水文信息和地理信息的采集中,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的应用,充分的了解水利工程建设的周边概况,利用有利的地势条件,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水利工程的规划。另外,还可以通过现代化工程机械设备,对土方施工、混凝土施工等水利项目进行专业性的操作。

2.3建立适当负荷的水利工程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要对工程负荷做出合理性的设计,既要满足工程要求充分的利用水利资源环境,又要避免过大负荷的建立,造成了不必要资金的使用。这就要求工程设计人员要从资金的预算入手,按照水利工程的实施进行工程原料的采集、施工建设和环境治理等,并将资金利用、环境治理和项目建设协调发展,从经济投入和效益的角度维持可持续发展。

2.4促进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水资源在全球系统中是循环存在的,通过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的转化供给着动植物的需求。因此,在从事社会生产中也要遵循这一发展规律。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利用水的势能转变提供电力和动力的供应,利用农田灌溉和养殖手段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通过经济的改变更好的建设环境,促进水资源的良性循环,避免水资源的污染。

2.5适度应用水资源工程。在水资源的利用中要注重淡水资源与海水的适度使用,尤其是在淡水资源的使用中,因为农田灌溉的使用我国的淡水资源正在逐年的减少,特别是在不合理的灌溉使用中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这类现象常见于塘沽、水闸和水库等小型的水利工程的应用中,国家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也要加强可持续建设宣传,保证淡水资源的长远建设。

三、充分体现水利规划设计现代化水平的原则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如何提升水利规划涉及水平,就必须要遵循一些原则,并将之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

3.1水系统分析原则。我国虽然具有大量的水资源供应,但是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水资源的分布并不均匀,在我国的南方区域分布较多,而在西北部地区却呈现着缺少的态势,因此,在协调社会建设和水资源的利用中,要逐步建立南水北调等经济开发项目,将水资源应用于真正需要的地方,通过经济建设的回馈,保持社会生活的稳定。通过水系统的规划建设弥补分布不均的自然现象。

3.2有效控制生态成本总量的原则。为了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原则更好的适应,在水资源规划的过程中所构建的工程系统需要体现这些方面的特征:自然水资源绝对不能因为过度的开发利用而导致出现水资源枯竭的情况;预期水利设计的功能要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持久的保持,其中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由于供水量的增加而导致污水量的增加,必须要针对废水排量的实际增加情况采取对应的污水处理能力的对策,进而最大限度保障处理效果,以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水利工程设计规划者必须要坚持合理控制生态成本的原则,要将水利生态系统当作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水工程共同形成的系统中一个部分来进行统筹考虑,对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与成本代价进行充分估算,进而明确如何做好分期实施工作,如何做好适量调水工作,如何制定对生态环境出现特殊情况的有效补救对策,以保障经生态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水利工程的良好循环发展。

3.3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水端的优势必须得到重视,进而才能降低调水量,水利规划要以先节水后调水的理念作为开发的大前提,最终规划城市节约用水方面的内容。这种模式下才能在调水之后,对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反复利用,另外,还要考虑到配套设施整套设施,如:污水处理厂,才能对废水资源实现最大资源化利用。

3.4积极采用高科技技术原则。我国非常著名而具有长远利益的水利工程非南水北调工程莫属,在工程中引用了最先进的水利科学技术,而且在相关的研究过程中突破了实际中遇到的技术难关,并在实践中总结了更多的水利技术,对新技术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作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充分使用,能提升全线调水、供水的速度与准确率。

3.5生态与水工程同属基础设施的原则。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设计来分析,可以将水利工程的生态系统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而且能一边建设、一边验收、一边使用。南水北调工程是当前非常成功的水利规划设计,其他水利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南水北调工程的经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水利规划设计在水利事业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思想上、方法上、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例如:水利规划设计中的指导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做到综合考虑,在相关水利工程中重点还是放在水资源的治理、开放与利用方面,最终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与节约。当代水利工程,必须以这些为出发点,针对相关问题要对应的采取解决措施,最终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让水利规划设计水平得到提升与创新。

结语

在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建设中,必须要通过技术的革新、工程机械的使用、经济效益的分析和生态工程的保护等进行可持续性规划,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建设具有适当承载力的水利工程项目,避免在小型水利工程应用中水资源的过量使用,利用高新技术和经济规划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水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必须品,通过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要不断推动社会各项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增民.关于乡镇水利站建设的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

[2]吴志东.水利规划设计与可持续性[J].江西建材,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