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接种卡介苗引发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表现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36例接种卡介苗引发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表现及疗效分析

韦桂宁何以华

韦桂宁何以华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547000)

【摘要】目的对36例新生儿接种卡介苗(BCG)后引起腋下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表现及采用局部及抗结核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门诊36例新生儿接种BCG后淋巴结肿大者,分别给予局部热敷,彻底清创淋巴结切除术和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患儿左侧上臂外侧见到大疤,有的红肿、硬结、局部皮肤痒、不适、甚至溃烂。36例经治疗后,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新生儿接种BCG后,少数婴幼儿同侧腋下淋巴结会出现异常反应。其中绝大多数形成寒性脓肿并破溃。局部治疗对新生儿接种BCG后淋巴结肿大治疗的效果好、创伤小、风险低、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卡介苗接种淋巴结肿大治疗

【中图分类号】R1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253-02

BCG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能使机体获得对结核菌的特异性免疫力,是预防严重性结核病的有效措施,接种后局部异常反应发生率为5%—20%。一般为皮肤接种处出现化脓,溃疡或化脓性淋巴结炎,而淋巴结结核较少见[1]。由于BCG是减毒活菌疫苗,接种后会造成反应,其中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的一种,少数婴幼儿接种后常出现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重者形成脓肿破溃,造成患儿、家长为此困惑、焦虑,到处求医。笔记对10年来接诊36例新生儿接种BCG引起淋巴结肿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36例接种BCG引起腋下淋巴结肿大,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在2个月至10个月。出生后2天内无禁忌症接种BCG者(禁忌症包括早产、发热、先天性免疫缺陷和体重∠2.5kg等),接种2-6个月后家长发现在其接种腋窝淋巴结肿大。

二、临床表现

出现症状时间2-6个月,初诊检查接种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其它部位未触及。患儿体温正常,在接种BCG两周内局部出现红肿,基底硬结直径约2cm,中间逐步软化成脓疱并溃烂,开成溃疡,有渗出物,同侧腋下淋巴结直径在2.0-5.0cm,多发单发、缓慢增大,无不适,多为偶然发现,肿块皮色正常、青紫或红肿,无压痛,边缘清,中度硬度,早期活动性好,初诊时结节未破溃者26例,已形成脓肿,破溃者10例。

三、辅助检查

X线胸片没有结核证据,PPD试验强阳性,血常规正常,家中无结核病患者。10例脓肿破溃采集标本行抗酸杆菌涂片(++++),左腋下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四、治疗

针对新生儿接种BCG引起腋下淋巴肿大,26例中结节内未见液化者,仅给予局部热敷治疗2-4次/d,每2-4周复诊,8例淋巴结明显缩小,随访4-6个月淋巴结明显缩小,逐渐消失,无发热、咳嗽及中毒症症状。10例淋巴结内液化并破溃,经清创,彻底清除干略脓液,伤口鲜血渗出后将伤口内擦净,放置异烟肼引流,每周换药1次,4-10周后7例伤口愈合,有3例8周后仍伤口流脓,未能愈合,予口服异烟肼10mg/kg,日1次,连用半年,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至1年,均无复发。由于患儿年龄小,体重量轻,口服异烟肼剂量需精确并按时服用。抗结核药可能发生视神经、听神经及肝、肾功能损害的不良发生。注意患儿有无视力下降及耳聋、耳鸣、尿量减少的表现,定时检查肝、肾功能。

讨论

卡介苗是1930年卡介(calmette和Guerin)二氏应用牛型结核杆菌,在5%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经过13年230余代的反复培养,使病毒失去致病的性能,然后制成菌苗,接种到人体,使受种者产生对结核病的免疫力。BCG自1921年开始应用至今,无数经验证明,BCG接种可以降低结核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2]。本病例中全部用0.1mlBCG(内含菌量0.05-0.075mg)在左臂三角肌下端外皮下注射,发育正常的新生儿在接种BCG后大多数不会发生异常反应,仅局部出现小脓疤,约3个月脓液排尽结痂脱落留下卡痕,但由于BCG批次间差异,接种技术差异及新生儿不同的免疫状态,其中少数(约5%左右)发生某些异常反应,如过敏、骨髓炎、淋巴结强反应等[3]。本研究论述的淋巴结肿大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原因为BCG通过淋巴道到达全身,所以接种处附近淋巴结表现为轻微的肿大。一般淋巴结肿大直径不超过1cm,约1-2个月后消退,但由于是减毒活菌疫苗,少数人接种后会出现局部脓肿和严重的淋巴结肿大[4]。关于此症宜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因为BCG是无毒或低毒活菌。其引发的淋巴结病变多为局部的免疫反应,有自愈倾向,病程大多良好。一般情况新生儿多无先天性免疫缺陷,发育良好,病变局限,此时可采用局部治疗。病变轻微者热敷即可奏效。寒性脓肿已形成,此时用针吸法将脓液吸出,同时结节内注射异烟肼,可促进卡介菌死亡,对于已化脓者,要强调每次换药时伤口需彻底清创,同时伤口内置以异烟肼引流条引流。目的是以局部高浓度药物杀灭病灶内残存的卡介苗,有利于伤口尽快愈合。3例中伤口长期不愈合者,用异烟肼口服6个月后治愈。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接种BCG后发生的淋巴结肿大是最为常见的异常反应之一,一般不会影响婴幼儿的正常发育,此类患者大多数宜以局部治疗为主,彻底清创和局部应用抗结核药引流条引流治疗对婴幼儿的创伤小,危害少,风险低。但对某些较为严重的患者不排除应用抗结核药物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柳初种卡介苗后发生淋巴结结核13例临床报告[J],家庭医药:医药论坛.2010(7):486

[2]胡亚美.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8

[3]时保军,窦志艳,李索林等.婴幼儿结核性腋窝淋巴结炎的外科治疗及病因探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7):701-702

[4]王黎霞成诗明赵顺英等.中国儿童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