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邓智彬

湘乡市人民医院湖南湘乡4114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以往收治的60例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随访时间为2年,此60例患者采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截瘫恢复状况以及植骨融合率。结果:治疗后,患者植骨全部融合;合并截瘫患者27例,24例得到有效治疗,占比为88.89%;将治疗前后患者的后凸畸形情况进行比较,治疗后显著优于治疗前,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采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后凸畸形状况,阻止其进一步恶化,可使脊柱稳定性加强,提高截瘫恢复,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脊柱结核;椎弓根系统;后凸畸形;截瘫

脊柱结核英文名称为spinaltuberculosis,脊柱结核属于人体全身关节结核的首位,又以椎体结核为主,由于腰椎的活动度最大,因此腰椎结核发病率也占最高,其次为胸椎[1]。脊柱结核属于继发性疾病,由消化道结核、肺结核以及淋巴结核等疾病造成,发病具有缓慢性,临床中常见症状为疲倦、低热、贫血、食欲不振、疼痛等,因脊柱前中柱结构遭受破坏,导致躯干重心向前移动,从而导致椎体后凸畸形或楔形变,后凸畸形则不仅对外观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可损害到患者的心肺功能或发生迟发性截瘫。由此可见,此疾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的重要性。本文将我院以往收治的60例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意在分析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此疾病的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期间接受治疗的60例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确诊,符合临床中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诊断标准[2]。60例患者中包含男性31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为(34.12±1.32)岁,平均病程为3.17年。治疗前12例患者后凸角度小于30。,29例患者后凸角度为30-60。之间,19例患者后凸角度为大于60。。其中包含27例合并截瘫患者,此27例中又包含5例完全截瘫,22例不完全截瘫。6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状况。

1.2方法

术前需进行3周的抗痨治疗,治疗药物为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血沉每小时小于60mm,血红蛋白大于10g/100ml时,方可进行手术。

手术时将患者进行全麻,先给予后路内固定,清除病灶,在椎间植骨。胸腰段或胸椎行单切口双入路。患者呈侧卧姿势,保持手术台与胸腹部呈60度角。中心为病变椎体,在相应位置开弧形切口,距病椎棘突7cm左右达下位显露椎体棘突,将皮瓣向正中翻开,使病椎棘突、关节突、椎板以及邻近正常椎体常规显露出,使用C型臂X线机协助确定进钉方向和角度,将椎弓根钉置入。使用内固定器加压将脊柱后凸畸形缓慢矫正,后凸畸形严重椎体棘突可切除。将0.3-1厘米的小条块骨植入双侧椎板,将肌肉和筋膜缝合,放置引流。同一切口,胸椎患者沿着脊柱缘纵行切开菱形肌和斜方肌的附着处,在离棘突5厘米处纵切骶棘肌,将与病椎连着的肋骨切除,横突咬去,肋间血管结扎,同样的方法将病灶上下各一段肋骨切除,达到吸尽浓液,扩大手术视野,将坏死物质刮除。合并截瘫患者,兼行椎管前外侧减压。病灶内置2g链霉素,放置引流,将切口封闭[3]。术后3天将引流管拔出。患者卧床休息13天左右可戴支具活动,合并截瘫患者,根据实际恢复情况决定活动时间。术后继续进行抗痨治疗,吡嗪酰胺治疗3个月停药,链霉素药物总量达90g后改用乙胺丁醇进行治疗,持续治疗1.5年。

1.3评价标准

治疗后,随访2年时间,统计记录患者各项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用X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术后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线片显示患者后凸畸形都有得到有效矫正,平均矫正25.9。,平均丢失2.8。,治疗前后比较,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合并截瘫患者27例,24例得到有效治疗,占比为88.89%。随访时间内,60例患者均未出现植骨快吸收、死骨以及脱出等现象,骨床和植骨块之间有骨小梁,此结果表明所有患者骨性融合。

3.讨论

大部分脊柱结核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单纯采用抗痨化疗,同时采用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其治愈率较满意,但此治疗方式不具有矫正后凸畸形的或阻止后凸畸形进一步发展的作用。有研究显示,脊柱后凸畸形和病灶椎体缺损,两组之间存在很大关系,也就是说胸腰段或胸椎每缺损一个椎体,则可产生30-35。的后凸畸形,腰椎缺损一个椎体则产生20。的后凸畸形,严重后凸畸形则不仅对外观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可损害到患者的心肺功能或发生迟发性截瘫[4]。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前路病灶清除并行椎间支撑植骨,此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缺陷,如植入骨块的支撑力不够,坍塌或吸收的可能性大,矫形角度易丢失,同时需卧床休息6个月左右[5]。因此,医学界有尝试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此治疗方式增加了节段稳定性,植入骨的负荷量减小,避免了植骨滑动和折断。但手术时患者侧卧前倾60度,此方式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很高,若置入不适,会导致神经损伤。本文27例截瘫患者,24例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另3例患者因椎弓螺钉置入位置失误,导致神经根性刺激。胸腰段和胸椎采用同一切口进行矫正,清除病灶,植骨,可减少出血量和创伤面,缩短了手术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可有效改善患者后凸畸形状况,阻止其进一步恶化,可使脊柱稳定性加强,提高截瘫恢复,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家明,沈建雄,余可谊等.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损害误诊为脊柱结核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05(3):261-264.

[2]郭华,许正伟,郝定均等.合并窦道形成的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的复发原因分析和临床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2):162-170.

[3]唐恺,董伟杰,秦世炳等.脊柱结核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防痨杂志,2015,37(3):307-311.

[4]张嘉利,李大伟,马远征等.多节段胸腰椎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5):305-308.

[5]薛海滨,顾苏熙,张聪等.后路360度环形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合并截瘫[J].中国防痨杂志,2015,37(3):23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