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急诊绿色通道PCI术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3

ACS急诊绿色通道PCI术应用分析

侯时昭龙亚秋(通讯作者)

侯时昭龙亚秋(通讯作者)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绿色通道PCI术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急诊科1年零3个月以来救治的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变冠脉、PCI术D2B时间的情况进行追踪分析。结果:ACS患者的平均年龄64.85岁。ACS患者基础病的分布:高血压41.3%,糖尿病14.7%,慢性肾衰8.0%,高尿酸血症8.0%。ACS患者行急诊PCI术的比例为68.0%,其平均D2B为151.74min。病变冠脉情况:LCX占37.3%,RCA占49.0%,LAD占49.0%。单支病变占74.5%,三支病变占9.8%,双支病变占15.7%。结论:ACS患者大部分均行PCI术治疗,其的D2B时间仍未达到新指南标准。冠脉病变以前降支及右冠的病变较为多见,且多以单支病变方式出现。

【关键词】ACS,急诊绿色通道,PCI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046-03

AnalysisoftheapplicationofACSinemergencygreenchannelPCIHouShizhao.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ofGuangdongProvince,GuangdongProvince,Guangzhou51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applicationsituationofPCIoperationinacutecoronarysyndromeemergencyEasyAccess.MethodsThe75acutecoronarysyndromepatientsofourhospitalin1yearsand3months,tracinganalysistheirgeneralclinicaldata,coronaryarterylesion,D2BtimeinPCIoperation.ResultsTheaverageageofACSpatientswas64.85yearsold.ThedistributionofACSpatientsbasicpathology:hypertension41.3%,diabetes14.7%,Chronicrenalfailure8%,hyperuricemia8%.ACSpatientsweretreatedwithemergencyPCIintheproportionis68%,theaverageD2Bwas151.74min.Coronarylesions:LCXaccountedfor37.3%,RCAaccountedfor49%,LADaccountedfor49%.Thesinglebranchlesionsaccountedfor74.5%,threebranchlesionsaccountedfor9.8%,twobranchlesionsaccountedfor15.7%.ConclusionMostofACSpatientstreatwithPCIoperation,theD2Btimehasnotyetreachedthenewguidelines.InCoronaryarterydisease,LCAandRCAaremorecommon,andmoreappearasthesinglebranchlesions..

【Keywords】ACS;Emergencygreenchannel;PCI

急诊绿色通道是指针对急危重症患者特别开辟的急救快速通路,它主要强调是一个时间第一的概念,目的是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使患者得到应有的救治。规范、科学、系统的建设管理急救绿色通道,体现急诊急救“快速、高效、优质”的内涵[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是急诊绿色通道的重要病种之一,它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ed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ed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近几年来,ACS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ACS患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生活质量。因此,提高ACS患者治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急诊救治。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PCI)就是治疗ACS的首选治疗策略[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86人。其中11人死亡,不符合纳入标准。因此,本次研究共纳入75人,其中男性49人,女性26人。

2.资料分析

2.1年龄分析

对上述的86人的年龄进行分析,平均年龄:66.50岁。死亡11人,平均年

表1年龄分布表

*

2.2基础病分析

在纳入的75例患者,发现其中65名患者均具有不同的基础疾病,占总人数的86.7%。这些基础疾病种类繁多,其中较为多见的是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衰竭病、高尿酸血症等。它们的分布如下:高血压31人,占总人数的41.3%,冠心病21人,占总人数的28.0%,糖尿病11人,占总人数的14.7%,慢性肾衰6人,占总人数的8.0%,高尿酸血症6人,占总人数的8.0%。其中部分患者同时具有2种以上的基础疾病。

表2年龄与基础病分析表

*

2.结果

2.1年龄与ACS的关系

在本研究中,ACS平均年龄:64.85岁,同时年龄≥65岁的患者占48.0%,由此可以推测,年龄≥65岁极可能是ACS的高危因素。死亡的11人平均年龄:77.72岁,所有死亡患者年龄均≥65岁,由此推测,年龄≥65岁是ACS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而死亡病例中年龄≥75的占死亡人数的63.6%,可以推断,年龄≥75岁是ACS患者死亡的极高危因素。

2.2基础病与ACS的关系

在纳入的ACS患者中具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衰竭、高尿酸血症等基础疾病的缓则占总人数的86.7%。其基础病的分布如下:高血压41.3%,冠心病28.0%,糖尿病14.7%,慢性肾衰8.0%,高尿酸血症8.0%。其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比例明显较高,因此可以推测,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及慢性肾衰军事是ACS的危险因素,其中以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为极高危因素。

2.3病变冠脉与ACS的关系

ACS冠脉病变中,LCX占37.3%,RCA占49.0%,LAD占49.0%。单支病变占74.5%,三支病变占9.8%,双支病变占15.7%。由此分析可知,前降支及右冠的病变的情况较为多见,左旋支略少。而病变冠脉多以单支病变为主,双支病变较少,三支病变最少。

2.4PCI术与ACS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共有68.0%的ACS患者行急诊PCI术,其平均D2B为151.74min。而其中D2B≤90min的占35.3%,D2B>90min而≤120min的占23.5%,D2B>120min的占41.2%,D2B≤120min的占58.8%。可见,我院PCI术D2B时间仍未达完全到指南要求的≤120min的标准。

3.ACS绿色通道流程

ACS绿色通道流程如下:

某患者突发急性胸痛来急诊就诊:

第一步:立即将患者转入抢救室,并在5min内简单询问病史。同时在10min内完成心电血氧监护、吸氧、建立最少一个静脉通道及第一份18导心电图。

第二步:对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立即进行对症抢救。对于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分析其心电图情况,心电图示sT段弓背向上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如果心电图没有示sT段弓背向上抬高,而是出现ST段压低或动态性T波倒置,应将其归为高危UAP/NSTEMI;未见明显ST段改变或Q波及其他异常的心电图,将其归为中或低危UAP。

第三步:对于中或低危UAP,应动态复查ECG,15min一次,.动态监测Mb、TNI、CK-MB等指标,.症状评估及予以辅助性治疗。对于高危UAP/NSTEMI及STEMI患者则应在20min内完成急诊抽血检验,包括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3项、血淀粉酶、心肌标志物、ProBNP、D-2聚体、血气分析等检查。

第四步:对于STEMI及高危UAP/NSTEM的患者症状出现时间未超过12h,则予以急诊PCI术治疗。

第五步:对于STEMI及高危UAP/NSTEM1的患者症状出现时间超过12h予以以下治疗。抗缺血治疗:(1)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300mg及波立维300mg。(2)抗缺血治疗:Β受体阻滞剂、静脉硝酸甘油、ACEI。(3)稳定斑块:立普妥40mg。(4)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或静脉肝素)。(5)中成药辨证治疗:可选丹参、苦碟子、灯盏花、黄芪、生脉、参附等。

4.讨论

冠心病公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家族史等。本研究显示ACS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5岁,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慢性肾衰竭、高尿酸血症。其中,年龄≥65岁同时亦是ACS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有大量研究与本次结论相符,如王艾萍[3]等的研究表明老年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张志伟[4]的研究显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最危险因素,糖尿病、年龄≥55岁能使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危险增加。Brand[5]等通过研究提出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病有关。单艳、万镇[6]等的研究显示肾功能减退患者易发生ACS。

我国关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现状的基线调查的CPACS-1研究显示仅有1/3的患者在症状出现12h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这种现象与现行ACS治疗指南都不相符[7]。本研究显示我院的ACS患者有68.0%的患者行在行PCI再灌注治疗,相比CPACS-1研究的数据而言有明显增加,这一点应归功于急诊绿色通道的贯彻实施,使得急诊PCI术的治疗率明显提高。研究显示ACS病变冠脉中前降支及右冠的病变的情况较为多见,左旋支略少,以单支病变为主,二支病变较少,三支病变最少。与董华,翟风燕等[8]的病变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的研究结论相符。

根据2013ACCF/AHA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明确提出,急诊PCI术的D2B应≤120min[9]。然而,本研究的D2B时间平均值为151.74min,明显仍未达到新指南标准。拓文、杜敏[10]等人的实验显示D2B平均195min,其原因主要与患者对PCI的风险及手术费用的接受过程有关,常常不能及时在术前谈话中签字,影响了手术的及时性。有许多国内外的研究显示,ACS患者由于在治疗中往往会因为多种原因耽误急诊时间,院前转运、入院后诊断和治疗准备所需的时间过长,从而得不到及时的溶栓或PCI治疗[11-13]。而笔者认为本次研究中导致D2B延长可能存在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医护方面的,如对患者进行检查、问诊、注射抽血等操作处理的时候存在时间上的拖延,下班时间需要手术时手术医师临时赶回医院途中耽误时间等等。但亦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耗费在等待患者家属谈话、与患者家属沟通分析手术风险利弊、等待患者家属最终决定签字等事情上。这些问题存在已久,暂时未有良好的解决方案,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罗松娣.绿色通道在突发群体伤急救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2(24)。

[2]杨跃进.杨进刚.AHA/ACC2009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更新解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2):159-161.

[3]王艾萍.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l(10):166-167.

[4]张志伟.急性冠脉综合征300例危险因素探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9):40-41.

[5]BrandFN,McGeeDL,KannelWB,eta1.Hyperuricemiaasariskfactorofcoronaryheartdisease:TheFranminghamStudy[J].AmJEpidemiol,2008,121(1):11-18.

[6]单艳,万镇.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非常见危险因素的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6:54-55.

[7]BiY,GaoR,PatelA,eta1.Evidence-basedmedicationuseamongChinese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satthetimeofhospitaldischargeand1yearafterhospitalization:ResultsfromtheclinicalPathwaysforAcuteCoronarySyndromesinChina(CPACS)study.AmHeart[J],2009,157:509-516.

[8]董华,翟风燕.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22-23.

[9]OGARAPT,KUSHNERFG,ASCHEIMDD,etal.2013ACCF/AHAguidelineforthemanagementof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J].JACC,2013,61;e78-140.

[10]拓文,杜敏.实施临床路径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1,12(6):339-343.

[11]BroshD,AssaliAR,MagerA,eta1.Effectofno-rellowduringprimarypere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f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onsix-monthmortality[J].AmJCardiol,2007,99(4):442-445.

[12]林毓霞,胡媛,方晓芹.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实施[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4):649-650.

[13]杨俊丽,陈凤英.冠心病的致病危险因素及预防[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0,1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