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铁线网大发展下的乘务运作管理施华凯

/ 2

试论地铁线网大发展下的乘务运作管理施华凯

施华凯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

引言

现如今,我国轨道交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预计到2020年,国内一线城市将会配备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随着各个城市地铁运行线路的延长,辐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为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地铁乘务运作管理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效果,需要从单一化的管理模式向扁平化、专业技能化等方向转变,为地铁行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乘务运作管理分析

1.1乘务运作的特点

乘务运作涉及到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涉及到的专业领域较多。在整个地铁运营过程中,与乘务运作相关的部门很多,这其中包括车辆维修部门、信号维修部门等,在专业接口布置上,主要涉及行车设备、信号设备、供电设备等。②日常信息的产生量极大。在乘务运作管理过程中,乘务车间与外联部门的运行和工作需要对日常信息进行收集和反馈。例如在内部运作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对生产模块以及班组日常生产信息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反馈到上级部门。另外,在外部工作中,同样需要对各个接口的协调信息进行收集,避免后续工作的开展受到严重影响。③行车组织复杂。随着地铁线路承载能力的进一步扩大,各个城市地铁的客流量也在逐步提升,导致出现客运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在乘务运作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行车组织。

1.2乘务运作的基础模块

乘务运作的基础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①安全管理模块。在该模块构建过程中,应该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对相关安全生产任务目标进行严格落实,并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突显出来,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此过程中,重点工作内容包括消防安全、演练、综合管理等。②技术应用模块。主要负责的内容有技术应用、时刻表编制、工程整改等,还要确保编制内容精简、高效,合理规划和制订排班表,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③培训管理模块。主要是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和管理,一般来说,大多数企业在该方面管理上以"师傅带徒弟"为主,并建立起新员工数据库,通过考察、培训等方式让他们快速成长,并做好各项数据的记录。④综合管理模块。主要管理内容是技术管理,比如生产、质量管理等,还要配合开展相关安全检查工作,并做好执行检查工作。

2地铁线网大发展下的乘务运作管理方式

2.1注重管理扁平化

在早期轨道线路发展过程中,由于营运线路过于单一,并没有形成网络化的运营模式,具体的组织架构呈现纵深性。但在后续线路设计过程中,主要是以单一的营运线路为设置基础,逐渐向网络化方向扩展,整个组织管理架构也出现了扁平化特点,在提升管理效果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管理层次组织架构建设的难度系数。在此过程中,由于管理层次越来越少,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了系统管理的稳定性。在网络化、高速化发展背景下,对地铁营运单位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与现阶段的高速发展的轨道交通相适应,地铁营运公司提出了新的岗位人才培养计划,即"一专多能"。在此项要求之下,各个工作人员不但可以掌握本职工作中的专业技术,还能对其他岗位的业务知识进行了解,做到与具体的岗位要求相适应。

2.2提高乘务管理人员的执行力

提高乘务管理人员的执行力是强化地铁司机安全管理的一项措施,应该对此进行关注。可以分级进行管理,对技术管理,地铁乘务长以及运转值班员进行执行例的优化管理,以此让乘务管理工作实现更好的开展。技术管理是对行车知识进行研究和最终的总结,为司机岗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运转值班员应该在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对做好各项工作,促使地铁能够实现较好的运行;乘务长应该对司机在执行岗位工作中呈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保障司机能够形成较高的安全运行意识,保障地铁可以实现稳定、安全的运营。

2.3开展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培训的内容应包含新入职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以及针对公司所有员工的日常安全培训。全部新入职员工(包含公司实习员工、企业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开工作岗位一年以上重回岗位的员工)必须要在经过公司的二级、三级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并且在考试成绩达标以后,才能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其中,二级安全教育负责人为公司的安全工程师;三级安全教育负责人是各班组的组长。针对员工所进行的日常安全培训教育需要与年度培训安排进行挂钩,由班组来负责进行设计和执行。班组内需要设计员工安全档案,并基于员工的工作情况对安全档案进行更新,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员工签到表""安全教育账目"以及"安全教育记录卡"等内容需要存入员工档案永久记录。

3线网大发展下乘务运作管理发展方向

3.1开展跨专业业务共建,提高专业应急能力

从管理扁平化和技能专业化发展趋势分析可以得出,线网扩张后,运营组织架构必然要经历实行划区域、划线路独立运作,独立运作意味着运营范围内所有相关专业的大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各岗位员工不仅要掌握本岗位的业务技术,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与本岗位存在联系的其他专业的业务知识。①建立跨专业培训体系。培训需求分析是建设跨专业培训体系的第一步,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就是一个收集需求信息、汇总需求信息、分析需求信息、整合需求信息进而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效的需求分析是基于对差距的判断,这种差距可能是目前存在的,也可能是目前尚不存在但在将来可能会出现的。②跨专业培训课程建设流程。培训课程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为了达到培训目的而选择和管理培训内容的过程。③跨专业培训计划制定流程。在确定"培训什么"和"谁来培训"后,就要制定指导培训活动开展的方案,及培训计划。

3.2应用大数据思维,提高地铁乘务运作效率

在地铁运营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设备设施故障,有效及时的处理各种突发故障离不开各专业人员精湛的业务知识以及运营组织管理者的运营组织水平。从长远来看,对乘务运营管理相关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将司乘人员的工作履历、日常培训状况、技术水平、工作态度、违章情况等数据进行大量收集,同时收集列车设备的属性故障特点的维修记录甚至于设备所处的环境湿度、温度、天气等,对上述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这样就可以预测出设备运行的状态以及人员在岗的状况,避免可能的设备出故障或人员违章、故障处理水平低下等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地铁线网的不断扩张,乘务运作工作也会出现很多新的挑战,无论是在运作规模,还是在运作方式上,均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但整个乘务运作过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只有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并搭建起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确定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乘务运作模式,最终才能提升运输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建军.浅析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组织架构设计[J].企业技术开发,2017(3).

[2]刘红亮.轨道交通运输乘务运作管理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8(7).

[3]颜永友.大数据时代下的地铁乘务培训体系构建探讨[J].科技展望2018,(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