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的研究

郭杰

(哈尔滨市120急救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中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30名急救中心随车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发放我院自拟的院前急救风险调查问卷,对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患者信息不准确、疾病严重性与复杂性为院前风险的前三名,医护人员工作年限在1~3年时认为他人与客观因素是造成院前急救风险发展的主要原因,而3~7年与7年以上急救经验的医护人员则认为院前急救风险多由医护人员自身所造成。结论:加强院前急救风险因素的管理,可使院前急救风险发生率有效降低。

【关键词】院前急救;风险因素;管理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304-01

现今,我国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呈现为逐年增长趋势,使得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风险管理则是通过对不安全事件的被动消极处理,转换为对不安全事件的主动积极预防。本次研究旨在对院前急救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与管理方法进行探索分析,选取我院30名随车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院前急救风险因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统计,现将统计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30名急救中心随车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随车医师16名,随车护士14名,男性18名,女性12名,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为(32.5±2.6)岁,学历:大专学历11名,本科学历17名,硕士学历2名;职称:初级职称18名,中级职称11名,高级职称1名;工作年限:1~3者10名,4~6年者16名,7年者4名。

1.2方法

采用我院自拟的院前急救风险因素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统计,其中包括电话受理环节、出车环节、现场救护环节、转运环节及管理环节5个方面,由所选入的30名医护人员对院前急救风险中前10位的急救风险进行判断选择,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为100%。通过我院专家对问卷调查表中所涉及的院前急救风险因素进行收集、整理、分析。

2.结果

对调查表中所涉及到的院前急救风险因素进行归档整理结果显示,工作1~3年的10名医护人员的调查统计结果认为:院前急救中位居前5位的风险因素分别为:

第一,患者信息不准确;

第二,疾病的严重性与复杂性;

第三;对重症患者的评估与病情预见能力不足;第四,院前急救与操作环境较差;第五,现场急救措施未能及时到位。

工作4~6年的16名医护人员认为:患者信息不准确、疾病的严重性与复杂性、现场急救措施未能及时到位、对重症患者的评估与病情预见能力不足以及出车途中救护车车祸为院前急救中位居前五位的风险因素。

工作7年以上的4名医护人员则认为风险意识与风险识别能力不足、疾病严重性与复杂性、患者信息不准确、对重症患者的评估与病情预见能力不足及出车途中救护车车祸为为院前急救中位居前五位的风险因素。

3.讨论

基于本次研究可知,加强对院前急救流程的规范化,对院前急救中的重点风险环节给予重视与加强管理,提升医院人员对院前急救风险的识别能力,使医护人员对重症患者的评估与病情预见性加强是使院前急救风险有效降低的重要管理措施[1]。在院前急救风险因素管理中要以我国各医院院前急救工作的院前急救工作流程作为标准进行标准化管理,电话受理环节中对患者信息、住址信息的收集管理,医护人员在接受急救电话时必须详细寻问患者的基本信息,若线路表述不清时,可提供患者住址周围的地标性建筑物,并由家属在路口迎接及急救车,避免急救车因不清楚地址绕弯路耽误抢救时间。由科室主任与护士长组成急救风险管理小组,对急救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与部分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并加以讨论,制定相应的改良措施,同时制定院前急救风险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预防,降低院前急救风险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3年工作年限的医护人员对于风险因素的选择,主要强调客观与他人因素所造成的院前急救风险,对风险的意识与风险识别较弱,因此,需要使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与风险识别能力大幅度提升[2]。根据医护人员工作年限的不同针对性开展院前风险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预见性,也可通过各类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来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院前急救的目标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为患者的临床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基于此,随车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专业化、准确性、熟练度高的现场急救技能和业务能力。院前急救护理不仅需要具备临床护士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也需掌握快速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及心脏复苏等多种急救措施[3]。可通过晨会提问、每周定题练习、技术操作考核、模拟训练等方式,提供患者的急救技能和相关的急救措施,从而使随车医护人员对急救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可以大幅度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院前急救流程规范化的落实,加强对重点风险环节的管理力度,提升急救人员自身对风险识别能力,加强对重症患者的预见性与评估能力,针对不同年限医护人员要开展针对性培训与管理工作,可有效降低院前急救的风险,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欣丽.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7):2443-2444.

[2]罗亮纯.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J].医学信息,2015(12):267-267.

[3]王莹.浅析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