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生态保护发展区健康旅游业发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重庆市生态保护发展区健康旅游业发展探究

雷艳

中共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委党校

摘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提倡“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在此背景之下,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是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生态保护;健康旅游业;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亟待开拓的健康产业蓝海

健康产业前景广阔,是一块亟待开发的产业蓝海。健康产业具有带动性强、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密度低、配套全、投资大等特点,具有拉动内需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从就业看,健康产业所涉及的多属于服务领域,能够吸纳大量就业;从消费看,健康产业带来诸如旅游休闲、保健药品、照护康复等新的消费热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十年来,健康产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占比增加22.7%,增加就业人口76.58%。美国两大商业巨头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都将目光投向健康领域,将健康产业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健康产业”的概念,90年代开始制订健康产业的服务标准和管理条例。如今,健康产业已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每年增加值超过10%。

目前我国的健康产业规模达万亿级,是加速增长性市场。重庆渝东南地区应依托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政策优势和自然禀赋优势,抓住机遇,推动健康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渝东南“旅游+健康”融合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优势

渝东南地区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及已经形成的五大特色旅游产品均可作为“旅游+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如,以仙女山、黄水林海、摩围山等为主的“游山型”山林草场观光度假游,以乌江画廊、小南海、芙蓉江、阿依河、阿蓬江为主的“玩水型”峡江湖泊观光休闲游,可结合“氧吧”、“心灵瑜伽”、“慢生活”等修身养心概念与健康产业相融合。渝东南六区县独具特色的农产品、中药种植、农家食品可结合“绿色有机”概念,开发基地参观,自愿品尝,免费体验等旅游活动,从而激发游客对相关健康产品的兴趣。

渝东南各区县已经形成规模的各类体育赛事也是“旅游+健康”的有利平台。如彭水水上运动大赛、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清凉黔江旅游文化节、秀山花灯文化艺术节、石柱黄水林海旅游节、酉阳桃花源土家摆手舞节等节庆赛事,实际是以健康身心为目标而演化出的旅游项目。除此之外,乡村旅游、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均可结合健康产业打造相关产品。

(二)存在的问题

1、对健康产业认识不足

健康产业涉及多个生产和服务领域。其中,以健康理疗、康复调理、美容化妆为主体的跨医疗产业;以保健食品、功能性饮品、健康用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以体育休闲、养生文化机构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产业;以健康家居、有机农业为主体的新型健康产业都可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寻求最佳的结合点,以达到互相弥补、相互促进的效果。而目前部分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健康产业的认识还停留在单纯生产和销售保健品这个层面。思路的限制导致产业难以做大做强,错失宝贵的市场机遇。

2、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层面相对滞后

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使得游客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影响了健康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食品安全、保健品过度宣传等问题严重,导致消费者对中国健康产业的信心不足。行政主体不到位,部门监管存在真空。

3、创新和人才支撑乏力

兼具医疗保健和旅游两大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从业人员对健康旅游专业性知识的掌握比较欠缺。在两大产业相互融合方面缺乏“点子”和思路,技术基础薄弱,个性化服务不足,健康行业仿制现象频出,高新技术缺乏。

三、对策建议

(一)开拓思路,做好产业融合

1、不同资源多种形式开发,结合市场需求拓展产品

渝东南地区可利用的资源丰富,可供开发的“旅游+健康”项目产品不少,适宜开展养生休闲旅游的形式也很多。比如,气象气候养生、园林花卉养生、滨水养生、山岳森林养生、农业养生、宗教民俗养生等等。根据不同的资源,结合市场的需求与特点,归纳可供开发的养生休闲健康旅游产品,大致有以下三大类:

一是居住养生。居住型养生,是以健康旅游房地产开发为主导,而形成的旅游产品,主要是以经营土地、经营城市的手法,来围绕养生休闲进行开发的。这种养生居住社区,向居住的人们,提供没有污染的新鲜空气、有机食物和方便生活的住宅条件。二是游乐养生。游乐养生,是根据旅游资源的不同,设施适宜当地地脉、文脉,参与性、趣味性较强的养生休闲旅游活动。三是文化养生。中华传统文化养生,对历史文化中传承下来的各种养生理论进行深入挖掘,应用到养生旅游活动之中,以此提高养生休闲活动本身的品味和档次。

2、依托资源创新经营模式,因地制宜拓宽旅游产品

一是依托森林资源,开发游乐康体旅游产品。在森林旅游的游乐及旅游者体验设计中,要把旅游与强身健体相结合。充分利用森林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发攀岩、狩猎、音乐森林、童话森林、户外运动拓展、森林浴场等情景化体验设计的康体游乐项目。二是依托体育资源,开发休闲运动旅游产品。旅游景区主体场地不同,适合开发的运动休闲项目也有所区别,可按照草原、森林、湖泊、河流、峡谷、岩洞、山川、湿地、公园、田野、室内、乡村、城市等多种不同场地特点,开发适合的运动休闲项目。三是依托水资源,开发水上运动游乐旅游产品。江河峡谷可以游船观景为主,同时带动沿岸景点、终点游览住宿。渝东南属喀斯特地貌,多峡谷溪流和溶洞,可开发汽艇漂流、竹筏漂流、栈道徒步、溶洞探奇等项目。四是依托中医药资源,开发基地体验养身旅游产品。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可以使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获取养生保健知识,体验中医药文化内涵。

(二)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与统计标准

组织旅游、医疗保健、健康旅游研究等领域的学者及相关政府机构人员,结合我市健康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共同商讨渝东南健康旅游的发展方向,制定渝东南健康旅游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编写并发布《渝东南健康旅游业发展白皮书》。制定权威的健康旅游业数据统计指标体系,规范健康旅游统计口径和标准,发挥政府优势,收集和分析渝东南片区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各个阶段的数据,实时了解健康旅游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并为制定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三)整合相关资源,制订优惠政策。整合健康旅游相关资源,协调各方利益,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健康旅游业行业规范,建立健全行业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与健康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健康旅游市场服务质量,保证健康旅游者的权益,并积极参与健康旅游业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和研究。编列专门预算,制定税收、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医疗保健业、旅游业等相关机构开展健康旅游业务,并进一步鼓励健康旅游相关行业的融合创新,同时出台相关优惠措施鼓励渝东南健康旅游业拓展国际市场。

(四)加强健康旅游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健康旅游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快培养适应健康旅游市场需求的各类人才,特别注重培养具备医疗保健领域专业知识又熟悉旅游市场规则的复合型人才。发挥院校和科研机构人才优势,加大健康旅游研究领域的科研投入,对健康旅游基础理论、市场供求关系以及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应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升健康旅游机构的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与科研相结合,为渝东南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