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对策

王彪邱泽国

王彪邱泽国(哈尔滨商业大学)

摘要:近些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其方法隐蔽,设备先进,给学校和社会造成极坏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的分析,提出高校应从加强诚信教育,规范考务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对策

引言

高等院校学生考试作弊已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弊行为突显出诚信教育必要性。尽管各大院校对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非常重视,并加强了考风、考纪的宣传力度,制定了各种惩罚措施,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作弊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作弊手段高明,工具先进,由原来的夹带纸条发展到利用手机、微型耳机等现代化设备作弊,从个体作弊发展到团伙协同作弊,情节越来越严重。如何针对作弊采取有效的措施,端正学生的考风考纪,仍是高校教学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1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

1.1对社会的影响。社会是由各个不用群体构成的,每个群体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而大学生所代表的是具高文化、高素质的群体,在社会群体中是其它群体的榜样,大学生考试作弊其实质上是缺失诚信的,自私自利体现,让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产生失望和担忧,对大学生的诚信重新审视,近而对社会的信用体系产生怀疑和动摇。同时大学生象征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考试作弊所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是对社会不负责体现,当走上社会岗位后会对良好风气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1.2对自身的影响。考试作弊会掩盖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单从考试试卷老师很难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本人。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是个人诚信、道德缺失的表现,无论作弊行为是否得逞,对作弊者本人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思想影响,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完善健全的人格是十分不利的。

2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进入大学梦想,大学里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压抑的心情得以放松,从而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低,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平时在学习上懒懒散散、拖拖拉拉,临考试时才发现自己学习上的问题,想方设法地在考试中作弊。

2.1心理问题,普遍大学生在作弊时都存在着侥幸心理、赌博心理和虚荣心理。作弊学生中有部分学生铤而走险是为了获得奖学金、优秀学生等荣誉,尽管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差,平时表现也不错,但为了提高分数或炫耀自己学的如何好,才加入到作弊行列中。但大学数学生是因为成绩不好或考试不能了过关选择作弊,平时不努力,期末又考不过,只能才取作弊才能及格。作弊学生的个人修养不高,考试作弊的性质是将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通过偷窃的手段据为己有,与其他偷窃行为相比,只是偷窃的对象不同而已。[1]尽管大部分学生在作弊之前,也知道作弊是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事发之后要受到严厉的处罚,但仍存侥幸心理,这表明学生对考试作弊的性质及危害认识不清楚,学生自身的人生价值观扭曲、诚信缺失、个人功利色彩明显、个人道德修养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原因。

2.2教育体制问题许多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都强调统一的规格和要求,忽视了大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性,学生在专业和课程选择上缺乏应有的自由,难于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尤其在实行学分制的院校,任课教师为了博取学生的好感,以便于学生测评时取得好的分数,下一轮选课上增加选课人数,上课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甚至在课堂上讲课外的知识吸引学生的兴趣。有的教师对教学投入的精力不够,自己对所教学的知识储备量少、理解不透、把握不深,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死板,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得考试成绩仍是衡量学生优劣的主要依据,它决定了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综合考评,而有些学生为了拿奖学金、评三好学生或其它利益而置诚信道德于不顾,这些都是产生不良考风的催化剂。

2.3考试机制原因尽管大学生的作弊现象普遍,作弊学生众多,但被抓获并处理的学生却是少数相对大学生作弊现象的严重性来讲,高校的考试机制有待完善。尽管每个学校都有一整套的考试管理制度,对考试命题、监考教师的职责和违纪学生处罚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然而在制度的理解、执行方面却存在着存在缺陷和漏洞。个别教师担心学生考试不及格(影响毕业、就业),任意降低考试难度,这其实是最隐蔽的集体作弊行为,也是被合法化的考试作弊形式。而在监考过程中,监考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作弊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另外许多学校考试管理工作存在明显漏洞,组织松懈,监考不严,有的监考老师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对学生的作弊持宽容态度,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3减少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3.1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加强学校学风建设,将德育放到学校教育的首位,培养诚实守信、光明磊落的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加强舆论导向,使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素质。诚信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素养,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维持社会基本秩序的基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是预防和减少学生考试作弊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意义。[2]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对事情考虑简单、自控能力弱,极易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一种讲诚信光荣、弄虚作假可耻的正确道德舆论导向,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公平、公正、诚信、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相应的诚信道德机制,鼓励学生养成勤奋好学和诚实正直的品质。

3.2改进教学方法的,提高教学质量从教与学的客观上看,学生考试作弊,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有一定的责任。很多高校教学内容陈旧过时,过多地强调以老师所教内容为标准的单一化考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不够。在教学方法上过多地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要从教育教学的源头抓起,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是预防和减少学生考试作弊情况的发生的基础。[3]

3.3规范考务管理,严肃考试纪律规范考务管理,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是预防和减少学生考试作弊的关键。一是要合理安排考场,要根据考场大小确定考试人数,考生之间左右应间隔两个以上座位,考生座位考前应保密并随机排位,从客观上最大限度杜绝作弊,以有效减少作弊现象的发生。二是要严格执行违纪处分制度。坚持处罚和预防相结合,对于违反考试制度的作弊学生,一经调查核实,根据其作弊情节和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和纪律处分,并将处理结果尽快张榜公布,以起到警示作用。三是要加强监考教师的考务培训与责任心教育。考前学校应对监考教师实行培训,以提高监考教师对监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监考的具体工作规程和要求,使监考教师能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自己的监考职责,在具体的监考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个工作细节,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作弊倾向,尽量把学生作弊的动机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于个别考试作弊学生,及时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要求处理,不徇私情。

总之,大学生考试作弊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原因与形式多种多样,预防和减少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应从多方面着手解决,认真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和原因。我们不仅要从学习上入手,还要加强社会风气的改良,对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各项制度的建设,应把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的发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认真对待,多方努力、齐抓共管,有针对性采取治本之策,才能真正取得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建华.浙江传媒学院学报[J].2009年第4期.73-75.

[2]马立武.大学生考试作弊与高校教学管理[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18-120.

[3]韩建华.论我国高校考试制度改革[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34-13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改项目(基于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