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隐患及事故防范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隐患及事故防范探究

曹裕辉

曹裕辉(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供应室)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医疗事业正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医疗水平也处于不断的提升阶段,医院卫生和病毒感染的安全隐患越来越被的医务管理者所重视,因此,医院供应室相关的安全隐患和事故防范等课题被广泛研究。在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及医疗机构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今天,医院工作人员和广大就医群众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事故防范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因此,作为医疗工作人员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医院的供应室是医院安全防范的重中之重,其中包括大量的医疗器械的安全管理和供应,和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杀菌以及器械的维护。由此可见,处理好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问题很重要。在医院一旦发生感染问题,就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纠纷,严重的还要经过法律部门处理,承担法律责任,所以,一定要做好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隐患的防范。

关键词:医院供应室;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医院的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介入性治疗在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临床各种无菌器材都是由医院的供应室提供的,但是同时也是全院污物回收清洗的集中点,因此,是医院供给的核心科室,假如医院的防护工作出现疏忽,出现了工作人员意外暴露导致的细菌感染,极易引起不可逆的损害。近几年医院管理者对医院供应室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也发现了医院供应室安全的安全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医院供应室的安全管理中,也采取了一系列防范事故措施,也取得了很好地成效,使医院的科室人员意外暴露发生率大大降低。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忽视了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隐患以及事故防范,尽可能避免供应室工作人员意外暴露,要成立风险事故防范小组应对突发的医疗事件,同时加强医院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保障医院供应室日常工作中的安全性。

一、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隐患

(一)对医院供应室潜在的隐患认识不足

对医院供应室潜在的隐患认识不足,重要是操作环节中对于细节处理不规范,例如,包括供医院应室工作人员,在选择清洗医疗器械的清洁剂选择不够认真,医疗器械的消毒环节方法不当,消毒液的浓度、比例不合适,导致清洗不彻底。更重要的是医院工作人员在清洗过程中思想上的不重视,包装医疗器械材料的选择不当,包布没有做到一用一清洗,并且物品包装的松紧度不适宜,在移动放置的时候出现掉落,开包等现象。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灭菌效果不理想甚至灭菌失败,而引发医院医疗器械细菌残留,严重影响医院供应室的器材供应安全。

(二)设备仪器管理与使用不当

医院是一个人流密集的地区,医生也比较多,在医疗高峰的时候由于器械的使用频率比较高,一些医疗设备在使用的时候就不能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造成的医疗器械使用操作不当。在医疗设备保养过程中,医疗灭菌器仪的维护和调整不及时,导致监测的数据不准确、医疗药水的垫圈密封不严、医疗压力表的检查不规范、医疗安全阀和减压阀的不定期监测处理等,一些仪表小故障不及时维修故障以及养护记录不全等,都是导致一些风险隐患的存在的重要因素。

(三)医院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部分医院在聘用医院供应室医疗器械维护和管理人员的时候,认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聘用一些年老的退休老医生或者是实习医生,这些工作者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比如在医疗器械包装过程中,运用包布陈旧、有破洞、装配医疗容器不配套的包裹;在粘贴医疗器械标签的时候不认真,出现了无标签或者标签与物品名称不符的现象;并且在填写清洗和灭菌日期的时候,出现写错日期、发错无菌包或者发错科室等现象。在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在进行各种监测时候手段使用不当,监测记录不全,缺乏质量合格的有效果证据,而存在风险隐患,都是医院供应室存在风险隐患的重要因素。

(四)一次性医疗器械管理不当

医院在进行一次性医疗器械用品管理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管理不当的现象,使用安全性存在很大的隐患,比如,一次性医疗用品在采购、验收、储存、发放、使用、回收、无害化处理的过程中管理不当;一次性医疗器械囤积过多对生产日期的核对和检查不及时;一些医疗器械外包装由于放置和转移时出现裂缝,造成细菌感染或灰尘污染,严重影响一次性医疗器械在无菌状态下的使用。由此可见,在进行一次性医疗器械管理的时候一个环节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些都是造成医院感染潜在的风险隐患。

二、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一)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发现潜在安全隐患

医院作为国家重点扶植和建设的地点,关系到民生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近几年,医院的卫生安全防患被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努力提高医院供应室的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及时发现潜在的供应室安全隐患,有效防止医院供应室的医疗器械的卫生感染的发生。首先,避免供应室工作人员意外暴露给供应室带来的细菌感染;其次,我们要全面客观分析医院供应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预测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并且及时提出应急方案,解决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隐患;最后,加强对医院供应室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医院安全管理规范》,《医院消毒规范》,《医疗事故处理准则》和一些相关的医疗风险管理理论,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道德规范以及风险处理技术操作等相关知识。明确供应室在预防院内感染严重后果,明确医院器械物品的处理程序及要求,提高供应室管理者的风险管理的意识。提高风险管理的防范的能力,增强其责任感,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消毒灭菌不合格等因素,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并且能够及时的发现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及时的进行事故防范。

(二)提高医院供应室的仪器管理和使用

提高医院供应室的仪器管理和使用要从三方面做起,首先,要规范清洗流程;其次,提高医疗器械的灭菌效率;最后,规范无菌物品的贮存和运送。下面做具体的分析探究:

1、医院供应室要对保管的医疗器械进行严格分类,并且进行规范清洗,科学的选择合适的清洁用品,合理使用多酶洗涤剂,对清洁用品的浓度、配置做到科学合理。在对未洗净的医疗器械,必须按器械清洁流程进行仔细清洗,并且在清洗过程中,严格按标准预防保护好医疗器械,以预防细菌感染,还要注意尖锐的锐医疗器械的损伤,确保自身安全。

2、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手术器械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所以对卫生有极高的要求。因此供应室的灭菌就成为了医院供应室工作的重点,所以,我们在对医院供应室的灭菌器应严格按《医院消毒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随意的离开工作岗位,以免回来后带来细菌造成二次感染。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范,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灭菌时间、灭菌后的饱和蒸等。并且要对灭菌后用来灭菌的器材进行卫生清洁和常规检查,以免细菌残留于灭菌器材的管道中,要将容器中的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后方可进行保管处理,为下次的灭菌处理做准备。

3、规范无菌物品的贮存和运送:灭菌后的物品要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湿包或有明显水渍则不能使用。无菌物品存放在洁净室内并规范分类按顺序摆放,标志明显。每天核对清点无菌物品。发放无菌物品时要查对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等,按顺序发放。运送灭菌物品时必须用密闭专用车,防止差错事故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建立风险防范机构,有效进行事故防范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避免的。我们要对医疗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首先,规范统一的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隐患管理体制,实现医院内部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隐患管理体制与医院的整体运营有机结合,完善医院供应室管理人员的素质考核和计时考核制度等。其次,完善医院内部供应室的安全隐患管理与事故防范管理基础,建设高水平的安全隐患分析机构,加强分析人员的专业培训明确分析人员岗位职责,重组整合操作流程等。其次,成立院、科二级风险管理小组,分层落实各级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在实际运行中要对医院供应室实施随机检查与定期抽查,并且定期召开风险管理例会,定期进行工作小结。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有效处理各类风险,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医院中由于医疗管理人员的疏忽导致的差错性事故的发生,保障医院供应室的供应安全。

结语:综上所述,提高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隐患及事故防范工作的有效进行,能够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部分医院的安全隐患管理体制不健全,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隐患管理工作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隐患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发现潜在安全隐患、提高医院供应室的仪器管理和使用、建立风险防范机构,有效进行事故防范,处进医院的经济效益与安全效益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丽.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隐患及事故防范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2012(04)

[2]白研妮.关于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隐患及事故防范分探讨[J]中国外资.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