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急救中心院前心肺复苏指南

/ 2

云南省急救中心院前心肺复苏指南

李雪梅羊超肖力屏孙卉李云波徐家相

李雪梅羊超肖力屏孙卉李云波徐家相(云南省急救中心急救科云南昆明650106)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052-02

本指南以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及心肺复苏评估Utstein(乌斯坦因)模式为参考,结合云南省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特点,收集最新研究数据总结而成。该指南面向院前急救人员,旨在建立一个简明、实用、统一、科学的方案帮助专注于复苏操作。

1.教育培训

包括急救人员心肺复苏理论知识的更新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培训及定期考核,公众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普及[1]。

2.电话指导

调度室接到求救电话,迅速识别心脏骤停,电话指导胸外按压[1],迅速派出距现场最近的急救小组,急救小组在赶往现场的过程中使用车载电话进一步确认现场地点,如地形复杂现场人员充足最好派人接应救护车,以免找不到地址耽误时间,同时应检查心电图机、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包、药箱等准备抢救的物品,带齐抢救物品准备到达现场后行心肺复苏。

3.判断环境

医生判断现场环境安全后,急救小组进入现场。

4.检查意识

医生检查患者的意识。

5.心跳呼吸骤停诊断依据

心跳呼吸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满足:意识丧失、自主呼吸消失、瞳孔散大、面色苍白或紫绀、大动脉搏动消失、心电图表现为心电静止或室颤或心电机械分离,即可诊断。

6.胸外心脏按压

医生确定患者呼吸心跳骤停后在10秒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1]。按压速率至少每分钟100次。按压幅度至少5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4厘米,儿童大约5厘米)。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医务人员每2分钟交换一次按压职责,每次交换胸外按压中断时间应小于5秒。对于成人建议使用由丹麦生产的Ambu心脏泵行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tiveCompressionDecompression-CPR,ACD-CPR)。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将复苏过程按压中断总时间控制在10秒内,团队操作或单人操作均应以胸外按压为中心,其它操作尽量不影响胸外按压。

7.开放气道

去除异物,无颈椎损伤情况下使用仰头提颏法,怀疑颈椎损伤采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

8.辅助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首个30次后人工呼吸2次,每次呼吸1秒时间,要见到胸廓明显隆起,但又要避免过度通气。成人直接进行气管插管,连接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或直接球囊面罩通气。儿童、婴儿及新生儿如有合适的条件也可直接插管,不能插管,直接球囊面罩通气。高级气道管理后,人工呼吸每分钟8-10次,潮气量6-8ml/Kg[2]。对成人、儿童和婴儿按压-通气比率(30:2)。新生儿心肺复苏程序仍遵循ABC原则,按压-通气比率为3:1,如已知心脏骤停是心脏病因引起,使用(15:2)。

9.除颤

存在室速、室颤等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3分钟内使用除颤仪[1],成人VF、无脉搏室速除颤,双相波能量为200J。如为多形性室速,给予高能量非同步电击;对波形分析有困难的,直接给予高能量非同步电击。尽可能缩短电击前后的胸外按压的中断,采用单次电击方案,电击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10.药物治疗

开通2条静脉通道,成人开通肘静脉,新生儿可选头皮静脉,儿童和婴儿可选头皮静脉也可选肘静脉。无法开通上述通路时,可选择颈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给药和气管内给药。VF(室颤)/VT(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EA(无脉性心电活动)、心脏停搏病人,用肾上腺素1mg,静推,3-5min一次,作为起始用药。心搏停止或存在快速性心律失常时给胺碘酮5mg/Kg,静推,然后1mg/min,静滴[1.2]。应用胺碘酮后如VF/VT持续未转复再给利多卡因,起始剂量1-1.5mg/kg,静推,如VF、VT持续,5-10分钟后可再用0.5-0.75mg/kg,静推,最大量为3mg/kg。无呼吸先给纳洛酮,2mg,静推,5-10min一次;存在叹息样呼吸先给尼可刹米,洛贝林各一支,静推,然后各三支加入100ml盐水中静脉滴注,效果欠佳可再给纳洛酮,2mg,静推,5-10min一次。存在心率明显减慢(小于55次/min),给阿托品,1mg,静推,3-5min一次,最大剂量3mg,但不建议在无脉性心电活动(PEA)/心搏停止时常规性地使用阿托品[1]。5%碳酸氢钠注射液1.4ml/Kg,静推(先给半量),必要时重复给药,但在心搏早期不建议早期给药,认为可能不利于血氧交换,还可能加重脑水肿。硫酸镁,只对尖端扭转型室速及低镁血症有效,对正常QT间期的不规则、多形性室速无效。氨茶碱,4-6mg/kg,静推,(推注不超过0.25mg/Kg·min,相当于静推时间要大于20分钟),然后0.6-0.8mg/Kg·h,静滴。

11.复苏的分工

医生判断患者心脏、呼吸骤停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发出复苏指示,医生胸外心脏按压首个30次后开放气道,护士球囊面罩给气2次,担架工立即准备心电监护除颤仪、插管物品等。护士替换医生进行胸外按压。医生安装心电监护除颤仪监测,随时准备除颤,并进行气管插管,使用简易呼吸机,进行通气。护士开通静脉通道。胸外心脏按压每两分钟交换一次,保证按压质量。重点强调保证基础生命支持质量的重要性[1-2]。

12.院前心肺复苏效果判断标准

12.1心肺复苏成功

12.1.1有效自主循环恢复(心肺复苏后自主心跳恢复或扪及脉搏并持续30秒以上),瞳孔变小、面色转红、循环征象可见。

12.1.2短暂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维持30秒以上但未能维持超过20分钟。

12.1.3基本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维持20分钟但未能维持超过24小时。

12.1.4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维持24小时以上。

12.2心肺复苏有效:心电图记录心跳恢复,收缩压小于60mmHg。

12.3心肺复苏无效:凡患者心跳呼吸停止,经心肺复苏已历时30分钟以上者,瞳孔仍散大或固定,心跳和呼吸仍未恢复,心电图显示直线是终止心肺复苏的指征,并判断为心肺复苏无效。

12.4成活出院:成功心肺复苏后经住院治疗维持自主心跳与呼吸成活出院。

12.5出院一年成活率:成功心肺复苏出院后成活一年。

参考文献

[1]HazinskiMF,NolanJP,BilliJE,etal.Part1:ExecutiveSummary:2010Internatio-nalConsensuson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andEmergencyCardiovascularCareScienceWithTreatmentRecommendations.Circulation.Inpress.

[2]HazinskiMF,NadkarniVM,HickeyRW,etal.Majorchangesinthe2005AHAGuidelinesforCPRandECC:reachingthetippingpointforchange[J].Circulatio-n,2005,112:20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