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教师"终身学习"观念的几点感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1-21
/ 2

时代呼唤教师"终身学习"观念的几点感悟

郭娟

关键词:终身学习、必要性、可行性、提高思想素质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即才能获得。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兴起的背景

“终身学习“的思想,自古有之。我国早在孔子时代就有思想意识。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他主张"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用到老"。一般认为,在国外,继续教育、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5年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思想,迎合当时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此后,继续教育、的说法很快传扬世界,成为全球性的教育运动。同时,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信息和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关键,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WTO,教育已置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之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大量需要的是训练有素的、掌握熟练技能的劳动者,那么,知识经济时代则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劳动者。当前基础教育固然仍需传授人类已知的知识和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一个“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教育体系,迫在眉睫。而教育功能的转变,必然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心理准备,也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二、终身学习的含义

各国教育专家关于的论著浩瀚,观点各异。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对"学习化社会"的观点作过精辟论述,强调人必须"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1973年,印度教育家达夫在《与学校课程》中指出: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包括学校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通过可以实现个人或社会的适应机能和革新机能。1994年在意大利举行了"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终身学习成为时尚。现代教育思想达到共识: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贯穿于整个人生,是人自发地、主动的、持续的教育过程;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涉及人的思想、智能、个性和职业等方面的内容。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终身学习观点激励人们从生到死坚持终身学习自己教育自己。

三、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以往,一个人只要在学校学好一门专业,就可以一辈子当专家;学会一种技术和手艺,就可以受用终生。可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行业已不再是代代相承、永远不变。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温家宝总理在"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质量,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就是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从这个角度上讲,终身学习将是人得以发展和进步的永久性动力。

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积极地获取新知识,但由于受年龄、时间、精力等因素的限制,再加上新知识的产生速度大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它的速度,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原有的学科知识特别是所教学科以外的知识,因不常用被逐渐遗忘。这些客观因素导致教师在知识和能力上逐渐欠缺。因此,终身学习是教师补偿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是搞好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介入,给教师以新的挑战。教师要保住自己的"旧饭碗"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接受继续教育,始终不断地学习,时时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全能的、和谐发展的、有学问的、有教养的楷模,即全面发展的人。

四、教师终身学习的可行性

全球范围内,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正在变为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学习越来越成为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国,教师的继续教育即在职研培已经趋向制度化,教师将是最先进入终身学习体系的一个群体,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与普通人相比,教师的终身学习更具目的性、系统性和紧迫性。

1.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一是学会学习。在当今社会,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比获取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将是每一个人未来生活幸福和愉快的保证。二是通晓自己所教的学科,成为学科专家。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只有接受严格的、高层次的学科教育,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应付自如、得心应手。仅仅接受中等教育和最低层次的高等教育是不可能全面掌握一门学科的。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全面学习一门学科,包括学科历史、学科结构体系、学科基础理论、学科知识应用以及跨学科知识等。三是学习有关教育的学问。未来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教育专家,必须在学习专业学科的同时掌握其它有关教育的学问,如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技术、管理学等。四是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主要强调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转化?现代教学手段"。它包括两类:一是视听技术,如广播、电影、影视、录像等;另一类指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计算机和微型电脑的操作技术。

2.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终身学习可通过两条途径来进行,一是系统教学,二是自学。因为任何一个教育体系,都不可能替代学习者的所有学习,特别是自学。因此,只有学习者把教育系统中的学习与自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起来,并在其一生中交替进行,终身学习才能最终实现。

3.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一是参加系统的终身学习。我国很重视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全国各地都实施继续教育的系统工程。教育部明确要求,中小学教师要按期轮训。教师通过脱产进修、函授、自学考试或网络教育提高学历是适应职业的需要,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所以未来教师的日常工作不再完全是教学生,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将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把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作为"加油站",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二是参加校本学习。通过校本培训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技巧。三是参加各类成人教育。如函授学习、电大学习、各类自学考试等。四是借助媒体学习。可通过光盘、磁带、电视、上网查询等方法学习外地先进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五、教师终身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新时代中国教师的神圣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和审美素质的新型人才?一所学校能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能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在教师。"历来没有一个国家敢忽视学校的德育问题。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大多数的教师政治立场坚定,高风亮节终身不变,但也有少数人在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中迷失方向,腐败堕落,甚至误人子弟。"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学为人师,身为师范",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型人才。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同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让人们切实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