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于细微处见精神

刘飞燕

刘飞燕浙江东阳市外国语中学

关注、研究英语教学细节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在英语教学中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以及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回顾十几年的英语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触颇多。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和同行们的成功教学经验,与大家探讨。

一、“趣”字先行——出奇制胜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记忆见趣

我国中学英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把学生的学习变成连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训练记忆,它所调动和充分利用的学生大脑功能只是与机械的逻辑的无情感的那一部分相联系,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培养,也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

如果没有巧妙的记忆方法,学生往往很容易遗忘,而且容易混淆。如何让学生准确记忆、分辨各个知识点?试看以下几个例子。

比如,教学反身代词,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个知识点,我编了一句俏皮话:八一建军节那天,三个当兵的在一、二、一行走。这句话隐含着反身代词的构成及习惯搭配。第三人称的反身代词是由宾(兵)格与self(selves)构成,第一、二人称是由形(行)容词与self(selves)构成。“八一”主要是它们用在八个动词和一个介词后面,动词主要有teach,help,enjoy,kill,hurt,lose,dress,buy八个,一个介词是by。通过记这句话,学生可以牢牢掌握反身代词的用法。

又如,教学以f结尾的名词变复数的规则,我让学生记住这句话:一个小偷的妻子用半生的时间用一片叶子和一把小刀杀死了一匹狼。这里隐含着thief,wife,half,life,leaf,knife,wolf这些以f或fe结尾的名词,变化规则都一样,把f或者fe改成v再加es。另外,学生经常会混淆price与prize,exit与entrance,可以让学生像这样记忆:价格price是由米rice来定的;在去剧院看戏时要排队检票,所以入口entrance比较繁,而结束时大家都可以从出口exit一起出去,很简单。

而在学习以o结尾的名词复数变化时,我让学生记住这句话:黑人英雄是吃马铃薯、西红柿及芒果长大的,那么学生自然就记住negro,hero,potato,tomato,mango的复数名词都是在后面加es。

教师若能经常引导学生使用这样有趣、有用的方法记忆易混淆知识点的话,那么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英语是一件很难、很烦的事情,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了。可见,教学英语的关键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能出奇制胜。

2.领读激趣

英语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英语教师可利用晨读、晚读时间,激发学生兴趣。一开始由于英语水平不一,要照顾绝大部分学生,所以由老师自己领读。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同时仔细听辨学生的读音,及时纠错。过了两个月后,班里会冒出不少语音语调都非常不错的学生,可让他们轮流开始领读。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要让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特别注重自己的语音、语调及语速。到了八年级时,可让平时比较沉默、不敢大声朗读的同学来领读,督促他们学得更主动。到了九年级时,就无须领读,大家一开始就可以齐读,从每个单词读三遍到只读一遍,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马上让学生进入朗读的状态。

通过晨读、晚读的分阶段领读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是英语教学的又一细微处。

3.作业找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体现在作业设计中。因此,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避免学生因为作业过多而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欢迎的作业。作业形式可打破常规,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可以设计口头的、观察性的、思考性的作业,也可以设计采访、制作海报、编写卡通故事等作业,尽量避免机械的抄写。有时,根据教学需要,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给自己布置额外作业:听CCTV9频道的英语节目,看英语小说和英语童话故事等。

抓住作业这一教学细节,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二、“进”字为主——循序渐进

初一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热情高,成绩普遍较好,但时隔不久一些学生就落后掉队,不及格者、放弃不学者越来越多。就笔者的经验来看,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一般在初一第二学期开始出现,以后越来越严重。应该承认,学生学习英语智力上是有差异的;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英语有快有慢,出现距离不大的层次性也属正常,然而不能两极分化过大。如何克服两极分化现象?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进步?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步工作。

1.音标教学——打好基础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师在初一刚开学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很大。这跟小学时家长、小学的重视程度有关。对于英语水平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不能急躁,以免在一开始就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教师可以从最基本的音标入手。在此教学环节,实现教学高效的细节就是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根据音标读10个小学里学过的单词,然后训练10个具有规则开闭音节特点的单词,一个月后争取每个学生都过关。然后让学生尽早接触七年级的新词汇,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巩固音标,同时又达到预习新词汇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这样,两个月之后,学生的音标就巩固掌握得差不多了。

2.目标制定——切实可行

对学生来说,既要鼓励学生拥有周恩来总理推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而长远的目标,也要促使学生制定日常的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所以,在长远而崇高神圣的目标指引下,要让学生制定一些近期切实可行的一个个小目标。如对于初一的新生,如果音标不会,要求他们在半个学期内一定要落实。每个星期落实几个,每次反复记忆。对于基础最差的学生,提出每次与其他同学缩短距离,或者比自己的以前有进步。对于初三的学生,提出最高目标后,每次比较与最高目标的距离。如果目标太大、不可行,马上重新制订可行目标,直到一步一步接近目标,最终实现目标。在此过程中,要允许学生有暂时的退步或原地踏步,因为那是为了能量的积累,是想进一步,退两步。

三、“补”字为辅——查漏补缺

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既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错误不断出现的过程。学生出错,可能是因为看题不仔细,也可能是因为做题时注意力不集中,还可能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等,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针对学生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的出错原因,笔者用收集学生错题的方法来解决。每周让学生在周末把作业中的错误整理到电脑上,利用e-mail发给我,我把学生的错题汇总。每个月利用一两节课时间集中分析错误。在分析错题时,首先让做错题目的学生说说自己当时的解题思路。上这种课效果很好,可以起到让学生回顾自己错题,弄懂一道题解决一类题的效果。

另外,面批作业也很重要。一般每个学期结束阶段都是让学生自己整理错题,这时我会保留一份试卷给学生当面分析。分析时指出每位学生的问题,如书写、错题、写作等。错题分析时可以告知是什么原因,粗心还是不懂?写作分析时还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成功的理由,同时也为下次考试提出一个新的目标。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处处存在着能增彩添色的教学细节。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时刻关注这些细节,根据学生的需要,依据教学的原则,及时分析这些细节,运用可行的方法解决这些细节,让细节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总之,细节无处不在,细节决定成败。关注教学中的细节,是每一个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专业精神的体现。在知识的海洋里,每一滴海水都是均等的。细节不代表次要,对教学细节的关注,是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必然。教师若在教学细节上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处理,教学效果则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无小事,认真对待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学生自然能养成学习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