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脱性皮炎的临床中药泡浴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1

剥脱性皮炎的临床中药泡浴治疗体会

杨文超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262700

摘要:作者自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剥脱性皮炎34例,采用中药煎剂泡浴治疗,6-14天全愈光滑收到满意效果。

关键词:中药;泡浴;治疗

[Abstract]theauthorfrom2002Februaryto2011Juneweretreated34casesofdermatitisexfoliativa,usi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ecoctionbathtreatment,6-14daysallthemoresmoothandreceiveasatisfactoryresult,reportasfollowsnow:

[keyword]Chinesemedicinalbaththerapy

1资料与方法

1.1本组病例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1-72岁,平均46.6岁,治疗时间6-14天,平均10.8天。

1.2方剂药物组成:苦参100g,黄柏100g,银花100g,花椒80g,地肤100g,白癣皮100g,牡丹皮100g,地骨皮100g,土槿皮100g,大黄100g,冰片20g,硫黄20g。

1.3方法

将上述方剂药物根据患者身高、胖瘦选择加入20-25kg水浸泡30分钟,煎煮25分钟左右,过滤取汁放入浴盆中,冷却到40-45℃裸泡20-30分钟,泡浴过程中用毛巾擦洗患部,每日更换内衣一次。泡浴过程中,冬季注意室内温度,防寒保暖,避免受寒。

2讨论

2.1剥脱性皮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系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病症,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大于45岁居多,占皮肤病人总数的0.3%[1]。常见的原因有继发于其他皮肤病、药物、恶性肿瘤等。引发剥脱性皮炎的常见皮肤病有银屑病、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慢性光化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毛发红糖疹、落叶型天疱疮、郁积性皮炎、先天性鱼鳞病等,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和脱屑为特征,伴有瘙痒、水肿。

2.2药物成分与药理作用

苦参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杀虫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5-羟基参碱、臭豆碱、槐果碱等多种生物碱,有抗过敏、止痒、杀虫等作用。银花清热解毒,其主要成分为含木犀草素、绿原酸、异绿原酸等黄酮类化合物,以及芳樟醇,双花醇、松油醇、橙花醇、苯甲醇、蒎烯、丁香油酚等挥发油,其煎剂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等功效,其主要成分为小檗碱,并含木兰碱、黄柏碱、药根碱、黄柏酮、黄柏内酯、甾醇等,水煎剂或醇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阴道滴虫、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大黄具有功积导滞、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的作用,其成分为含蒽醌衍生物及鞣质、有机酸等,主要有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大黄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一些常见致病性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有抗炎、镇痛的作用。花椒的主要作用是止痛、杀虫、燥湿,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内有牛儿醇柠檬烯等,还含甾醇及不饱和有机酸。花椒稀酸液有局部麻醉作用[2],其煎剂在体外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地肤子除湿止痒,其主要万分为齐墩果酸、三萜皂甙、脂肪油等,对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白癣皮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功效,成分含白癣碱、茵芋碱、r-崖椒碱、白癣内脂、黄柏酮酸、谷甾醇、皂甙、挥发油等,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效,其成分含牡丹皮酚原甙、牡丹皮酚、芍药甙、羟基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挥发油、植物甾醇及生物碱等,其有镇静、镇痛、催眠、抗惊厥、抗过敏、抗炎作用,煎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致病性皮肤真菌等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地骨皮抑制葡萄球生长,土槿皮利湿热、杀菌止痒,现代医学研究多用于治疗皮肤疥癣、局恨性神经性皮炎等。冰片清热止痛,含右旋龙脑,对葡萄球菌及部分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硫黄有杀虫止痒、解毒疗疮之功,主要成分含水量硫及少量的碲硒,砷等,升华硫有杀菌及杀疥虫作用,局部应用对皮肤有容解角质、软化皮肤的作用。总之,此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抗炎、抗过敏、止痛之功效。

参考文献:

[1]刘红霞.皮炎湿疹中西医特色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2]王锦鸿.新编常用中药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