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苏科版七年级数学学习的衔接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1

浅议苏科版七年级数学学习的衔接策略

黄金松

常州外国语学校黄金松

苏科版数学教材的编写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落实和良好的发展。七年级的教材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知识,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以“问题情境——数学活动(包括操作、观察、实验、探索、讨论等)——概况(包括建立模型)——练一练、思考、相关链接、阅读”的叙述形式呈现数学内容,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虽然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材都是围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展开,但是从具体内容来看,小学的知识内容是具体形象的,而初中的知识内容是抽象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从“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过渡。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在“算术数”的基础上扩充到实数,运算关系也在原来的四则运算基础上引入了乘方、开方等运算。第二,从“数”到“式”的过渡。小学里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七年级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式概念,研究的是代数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飞跃,是学生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第三,从“实验几何”到“计算推证几何”的过渡。小学数学教材中,简单几何图形的知识占了很大篇幅,而在七年级的几何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在平时的代数教学中让学生逐步开展推理,另一方面要注意先分析,再板演,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和演绎推理能力。第四,从“算式解题”到“方程解题”的过渡。用算术方法与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它们的思维方法各异。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代数法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

二、思维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习与小学截然不同。小学强调算术方法和运算小技巧,缺少严密性训练和系统性的教学,而初中强调数学方法的传授和数学思想的渗透。积累和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已知a<0,b>0,且a>b,请你比较a,-a,b,-b的大小。

大部分学生只能分别比较a与-a,b与-b。部分学生能够理解a>b即-a>b,从而得到结果-a>b>-b>a。如果教师在肯定学生这种用代数方法求解的过程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将a,-a,b,-b标在同一个数轴上,这样问题就转化为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特点,因此学生很容易得到正确结论。建立起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后,当学生遇到一些问题,就可以从几何角度分析,它的直观和简洁让学生事半功倍,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法的衔接

在教学中,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没有主体参与,教师的任何传授将毫无意义。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比较细致,练习次数比较多,而中学数学由于内容多,进度相应的较快,因此讲课时要有意放慢进度,概念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深入浅出地讲。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次数,严格统一书写格式,使学生有章可循。

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效方法,或分散难点、或化难为易、或铺路搭桥,因势利导,充分揭示中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到新知识是已学知识的扩大与延伸,这样学习起来既感到有新意又不感到陌生与困难。

四、学法的衔接

许多学生进入初中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表现在课前没有预习,对教师要讲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还有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行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只对难题感兴趣,到考试时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注重预习。预习实质上是学生自学的开始,在小学阶段一般不那么重视,到了初中,教师要注重预习指导。

其次强化训练,规范作业。一是要严格训练,教师要在规范解题上为学生做好样子;二是要严格要求,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要求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