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例二期梅毒误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2

4例二期梅毒误诊分析

金镐

金镐(吉林省珲春市医院皮肤科133000)

【中图分类号】R7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200-02

【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师诊断二期梅毒的准确性。方法报告4例二期梅毒误诊病例。结果二期梅毒皮损多种多样,可有斑疹、丘疹、脓疱疹、斑块、结节等,容易与其他皮肤、生殖器疾病相混淆。结论二期梅毒误诊率高,提示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应详细询问病史、性生活史、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关键词】二期梅毒误诊

病历摘要

例1患者女,28岁,已婚,近3个月来全身乏力,出现感冒症状,还有时低热,2周前前胸、背部、足底发红色皮疹,到基层医院就诊,诊断玫瑰糠疹,进行对症治疗。后皮疹逐渐增多,双手心出现红色斑疹,后来我院治疗,经询问发病前曾有不洁性接触史,3个月前外阴部出现一黄豆大小硬节,不痛不痒,未经治疗,1个多月后自行消失。皮肤科检查:下腹、双手足掌心可见圆形、椭圆形玫瑰红色斑疹,直径约1-2cm,不融合,表面无明显鳞屑,外阴部隐约可见原硬节处痕迹。实验室检查:RPR1:32,TPPA(+),HIV(-),诊断:二期梅毒。给以肌内注射苄星青霉240万U,每周肌内注射1次,共3次。3个月后复查,玫瑰疹完全消退,仅留色素沉着斑。实验室检查:RPR1:2,TPPA(+)。

例2患者男,32岁,已婚,因阴囊红斑,鳞屑及渗出2个月,来我院就诊。2个月前,患者阴囊出现红斑,在当地诊为阴囊湿疹,口服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外用肤轻松软膏治1个月,不见好转,且逐渐加重,而来我院求治。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全身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阴茎可见一处豆粒大小溃疡,阴囊大片红斑,上附鳞屑及黄色痂皮,边缘浸润,阴茎背根部1块指甲大小红斑。双足底大量豆粒至指甲大小近似圆形红褐色斑丘疹。双手掌心及周身可见散在褐色,灰褐色斑丘疹。实验室检查:RPR1∶8,TPPA(+)。诊断:二期梅毒。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U,周1次肌内注射,连续用药3周。随访3个月后RPR1∶2,皮疹消退。

例3患者男,35岁。因头部、四肢皮疹半年,无明显自觉症状来我院就诊。患者6个月前因双下肢、腋窝、头皮出现少量大小不等、绿豆至指甲盖大小的鳞屑性暗红色斑疹,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银屑病或体癣,查真菌(-)。半年来,长期自行使用“皮炎平”等糖皮质激素软膏外搽,自诉极少数皮疹有所消退,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多数皮损未见消退,且不断增多增大。近1周来,皮损明显增多,遂来我院诊治。诉8个月前生殖器发生溃疡,无自觉症状,后溃疡自行愈合。皮肤科检查:双下肢、腋窝、头皮可见境界清楚、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暗红色鳞屑性红斑,皮损无破溃,表面干燥无渗液,同时局部伴有色素沉着,上肢屈侧也可见少量类似皮疹。掌跖、躯干处未见皮疹。实验查:RPR1:16,TPPA(+),HIV(-)。临床诊断为:二期梅毒。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连续3周,皮损在10d后明显消退,18d后完全消退,但留有色素沉着,3周后抽血复查,RPR下降1:2。

例4:男,26岁。肛周肿块增生伴痒1个月。1个月前患者肛周无明显诱因;现异常增生,偶有便后出血。到某个体医院就诊,诊断尖锐湿疣。因治疗费用过高而转至我院进行治疗。患者有多次不洁性接触史。体榆:系统检杏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肛周多发甲盖大扁平斑块,互相融合,表面污秽有恶臭味儿。左侧腹股沟可扪及数个黄豆大结节,活动度良好,有轻度压痛。血、尿常规末见异常。血清RI'R1:32(+)。TI’PA(+),HlV—Ab(一)。

1讨论

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早期梅毒尤其是二期梅毒的皮疹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易与其他皮肤病混淆,造成诊断困难,甚至误诊社。二期梅毒的玫瑰疹、丘疹、斑块、环状皮疹等临床上易误诊为玫瑰糠疹、湿疹、银屑病、扁平苔藓、手足癣、环状肉芽肿、多形性红斑、药疹、丘疹性荨麻疹等。扁平湿疣则误诊为尖锐湿疣、外阴恶性皮肤肿瘤。一期梅毒的硬下疳易误诊为生殖器疱疹、包皮龟头炎、女阴溃病、软下疳、外阴念珠菌病、疥疮结节、固定型药疹、白塞病等。

二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多种多样,其中以玫瑰疹样皮肤疹较为常见,很容易被误诊玫瑰糠疹。玫瑰糠疹与二期梅毒的玫瑰糠疹鉴别如下:玫瑰糠疹病因不明,皮损多发生在躯干,四肢的近心端,一般先出现直径3-5cm大小的母斑,边缘稍高起的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或黄褐色斑,胸背部常见,其皮疹长轴与皮纹一致,边界清楚,上覆细糠状鳞屑。约经1-2周后相继出现色斑,不痒或微痒,有自愈倾向。实验室检查:RPR、TPPA均阴性。二期梅毒的玫瑰疹,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皮肤损害:皮疹分布较为广泛,可出现各种各样的皮疹,其中玫瑰糠疹小,皮疹不融合。实验室检查:RPR、TPPA阳性。二期梅毒以阴囊皮疹为唯一表现的病例并不多见[4],有报道以阴囊结节(临床易误诊为疥疮)、阴囊斑丘疹、阴囊肿胀破溃、阴囊的环状皮损(形态酷似股癣或环状肉芽肿)、阴囊巨大扁平湿疣等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疹,单靠皮损表现难以鉴别。

有关梅毒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极似其他疾病;(2)临床医师对梅毒警惕性不高,对具有提示意义的临床线索未予重视,性接触史问诊不详,体格检查不全面;(3)除皮肤科外部分患者初诊在其他科室,造成一定时间内误诊。笔者的临床观察注意到各种临床表现二期梅毒患者均有具提示意义的临床线索,提醒各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注意这些临床线索:(1)掌跖部可见鳞屑性红斑,无明显自觉症状;(2)环状丘疹,略有浸润感,表面可有浆液性渗出,无自觉症状;(3)肛周、外阴扁平湿润丘疹,略高于皮面,无自觉症状;(4)黏膜浅溃疡,上覆灰白色渗出物,无疼痛。一旦发现这些线索,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综上所述,二期梅毒误诊率高,提示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应详细询问病史、性生活史、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