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疗法对眼压控制稳定后的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探讨中医疗法对眼压控制稳定后的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作用

刘冀

(旌阳区中医院(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疗法对眼压控制稳定后的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本院80例青光眼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光敏度与平均缺损检测值都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平均光敏度与平均缺损检测值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眼部波形修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眼压控制稳定后的青光眼患者实施中医疗法,使患者的视野得到有效恢复与保护,对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中医疗法;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作用

【中图分类号】R7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036-02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rapyontheopticnerveprotectiveeffectofglaucomaafterstableintraocularpressurecontrol.MethodsSelected80casesofglaucomapatientswerepidedinto2groups,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westernmedicine,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theefficacy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Aftertreatment,theaveragesensitivityandmeandefectdetectionoftwogroupsofvaluesweresignificantlyincreased,theaveragesensitivityandmeandefectdetectionandobservationgroupvaluesincreased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ConclusionForglaucomapatientsafterintraocularpressurecontrolstabil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rapy,thepatient'svisiontoeffectivelyrestoreandprotect,thetreatmenteffectandtheimprovementoflifequalityhasapositiveimpact.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rapy;Glaucoma;Opticnerveprotectiveeffect

在临床上,青光眼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是因为眼压升高引发的视野缺损与视乳头损害性眼病,致盲性较高[1]。为了研究中医疗法对眼压控制稳定后的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青光眼患者,分别采用中医与西医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80例青光眼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这一期间,采用抽签其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眼53眼),男25例,女15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52.5±10.2)岁;最短病程0.6年,最长病程2年,平均(1.2±0.4)年。观察组40例(患眼58眼),男24例,女16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53.6±11.5)岁;最短病程0.8年,最长病程4年,平均(1.9±0.6)年。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与平均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组间可对比。

1.2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拟定的诊断标准,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进行诊断:①眼压超过21mmHg;②青光眼视盘出现变化,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缺损;③存在青光眼性视野缺损症状;④前房角呈开放的状态,具备上述四项或①、④+②、④+③的患者就可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根据中华眼科学的诊断标准,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诊断:①出现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部解剖特点;②存在频繁轻度到中度眼压升高的现象或没有症状;③房角较狭窄,高眼压状态下的房角呈关闭的状态。

根据眼科学拟定诊断标准(惠延年主编,第6版),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进行诊断:①眼压不足21mmHg;②存在青光眼视盘变化,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缺损;③存在青光眼性视野缺损症状。存在上述三项或①、①+②、②+③,就可确诊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排除存在眼压升高的患者;青光眼晚期患者;合并严重性内科疾病的患者;存在高度近视的患者;妊娠期以及哺乳期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疗法对神经损害进行预防:口服肌苷片,每次两片,每天三次;口服维生素B1片,每次两片,每天三次;口服维生素B12片,每次一片,每天三次。患者进行90d的治疗。

1.3.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疗法对视神经损害进行预防:方剂为,黄芪30g,元参15g,麦冬12g,地龙10g,茯苓30g,生地15g,丹参12g,石菖蒲9g,葛根30g,女贞子15g,白术12g,川穹9g,郁金12g,桃仁6g。用水煎服,每天一剂。患者进行90d的治疗

1.4观察指标

利用全自动视野计(光波580mm、视标直径2mm、北京光照明标准4.5asb),对两组患者的平均光敏度与平均缺损情况予以检测;并利用由重庆康华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电生理系统检查仪器对眼部诱发电位情况进行检测,异常表现主要为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熄灭、P100波谱时延长、振幅下降。

1.5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标准对数视力表,对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予以检测:有效表示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检测值增加两级;稳定表示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检测值上下变化一级,或者没有变化;退步表示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检测值下降两级。

1.6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准确录入SPSS19.0,计量资料描述为(x-±s),检验为t检验;计数资料描述为[n/%],检验为χ2检验。倘若P<0.05,代表两组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视力恢复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视力恢复有效、稳定和退步情况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由表1所示。

3.讨论

青光眼作为一种眼部病变,主要以视神经乳头结构变化为主要特点,通常合并视野改变[2]。现阶段,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的方法治疗,但绝大部分患者在术后眼压降到标准范围内,也会存在视功能损害的情况[3-4]。

中医认为,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属于青盲范畴,主要是因为七情所犯,肝气郁结,导致气滞血瘀,买到手足,引发玄府闭塞与神水疲积。所以,以益气养阴与化瘀通窍为主进行治疗。方剂中的白术与黄芪等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女贞子有滋补肝肾的功效;麦冬等有养阴清热的功效;地龙等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石菖蒲有理气活血与开窍豁痰的功效。药物合用具有活血祛瘀与通窍明目的效果,在机制的多个方面产生作用,实现恢复神经功能的效果。和西医相比,其对视力功能损害的预防效果更显著。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对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更显著,能够使患者的视野得到有效恢复与保护,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对眼压控制稳定后的青光眼患者实施中医疗法,使患者的视野得到有效恢复与保护,对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龙福智.中医治疗保护青光眼术后患者视神经作用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4):73-74.

[2]晏兴云,贺平,熊海波.不同血压段晚期青光眼眼压控制稳定后1年内视野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6):1089-1090.

[3]汤晓东,冶英,杨光.针刺对眼压控制稳定青光眼患者视野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5,25(6):428-430.

[4]胡倩倩,吴仁毅.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治疗现状及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633-636.

[5]杨华,尹连荣,高健生,等.益精补阳还五汤对中晚期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5,25(6):40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