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张卫玮

张卫玮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为其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支气管镜检查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研究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其SAS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42.16±3.4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3.13±4.24),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缓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有效提高患者顺应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支气管镜检查;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220-02\

临床护理路径(CNP)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借助诊断将诊断、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合理、流程化,可为特定的诊断、治疗患者制定明确的常规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诊疗效果,还能减轻患者诊疗经济负担[1]。支气管镜检查是临床常见的具有侵入和刺激性的操作[2],支气管镜深入气管时容易引起患者极度不适,使得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排斥等异常心理,从而降低诊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后做好护理干预工作对于消除或者缓和患者的负面情绪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将通过实例对比研究,观察和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治疗满意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支气管镜检查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两组,45例/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研究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1~58岁,平均(44.43±5.52)岁;研究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0~57岁,平均(43.14±5.16)岁。患者入院前经过严格的症状体征筛选,均符合本次临床试验方案要求。排除标准[2]: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大量咯血者,患有肺结核、精神障碍疾病者。两组患者均首次接触支气管镜检查,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均由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方案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开展全面的身体评估,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操作前,医护人员详细讲解支气管镜检查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不适感受,并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法,鼓励并缓和患者心理起伏变化,保证医护双方默契配合和检查的顺利开展。(2)操作中,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分别开展床边支气管镜检和支气管镜门诊内镜室检查,护士做好急救设施配备,并开展心电监护,做好氧气吸入准备,检查麻醉药物。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协助患者平卧并保持头部朝向显示器,医生进行操作时指导患者深呼吸和做吞咽动作,并密切观注血样饱和度,稳定患者情绪。(3)操作结束后,即检查完毕后将支气管镜从患者鼻腔中拔出,护理人员应立即协助患者处理口、鼻腔分泌物,提示患者2h内禁食、禁水。若取病理活检标本的患者咳少量血,安抚患者不必惊慌,此为正常现象,若大量咳血则需及时处理,避免发生意外。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护理前后S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其中SAS评分运用20项4级评分表,以50分为分界值,50~59分、60~69分以及70分以上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焦虑。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前后采用不同方式护理后,其SAS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42.16±3.4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3.13±4.24),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讨论

尽管支气管镜检查具有图像清晰、操作简便等优点[1],但其的运用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刺激性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抵触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气管镜检查的顺利、有效开展。因此支气管镜检查前后的临床路径护理包括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的讲解、心理疏导、生命体征观测以及及时的采取措施等标准化护理方法十分重要,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而且还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患者配合检查,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此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SAS评分均有一定程度增加,其中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缓和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且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不仅可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还能减少诊疗、住院时间和费用,并保持患者最佳身心健康[3]。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缓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有效提高患者顺应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周娟.临床护理路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06):1040-1042.

[2]卢翠勤,冼燕凤.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4):74-75.

[3]刘宪荣.临床护理路径在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