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效果

张玲利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肾内科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4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尿氮素、血肌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肾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是能够降低患者临床病情发展,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肾炎;护理干预模式;应用效果

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患者通常治疗时间长,而且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相应的其他症状,比如有血尿出现、蛋白尿发生、发生高血压、身体出现水肿、体质消瘦、肾功能减退等不良症状。因此,以早发现,早治疗为原则,只有控制病情继续发展[1],患者才有康复的可能。为此,我院选取2014年12月-20145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继续发展,能明显降低血尿氮素、血肌酐,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4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5~53岁,平均年龄(31.7±4.8)岁,患者病程11个月-10年,平均病程(4.1±1.5)年;观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35.9±3.1)岁,病程8个月~12年,平均病程(4.8±2.7)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内容主要包括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一般辅助检查、按时吃药等。并针对病情及治疗对患者进行血压与血尿监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措施,主要针对药物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出院指导、健康教育等进行。详情如下:

1.2.1药物护理

患有慢性肾炎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药物治疗,比如使用抗生素、抗凝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药物等使用,护理人员要根据医生要求,监督患者按医嘱进行药物服用,药物的选择根据患者身体接受程度进行,对血压高的患者要适宜选择降压药物。并提醒患者服用药物期间要注意病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变化,切忌擅自更换药物,影响正常治疗。

1.2.2心理护理

因慢性肾炎患者治疗期长,极易造成不良情绪发生,比如焦躁、紧张感、抑郁等情绪,对病情治疗负面很大,因此护理人员要多于患者进行沟通,语言温和并告知患者对治疗慢性肾炎一些指导建议,让患者放松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1.2.3饮食护理

慢性肾炎患者通常身体都比较消瘦,因此饮食上要求比较严格,多食用高纤维食物,控制盐份摄入量,尽量少食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等食物,禁止食用生冷辛辣食物,避免不良饮食造成肾功能损伤,进而加重病情发作,多选用低盐低脂优蛋白。

1.2.4运动护理

慢性肾炎患者抵抗力都比较差,因此要多进行有氧运动促进抵抗力增强,运动项目不宜过激,不可劳累,尽量轻节奏运动项目,比如打太极,散步等。保障患者血液循环,提高肾脏血液流动,同时也能调节患者情绪。

1.2.5健康教育

多于患者就慢性肾炎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包括慢性肾炎发生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日常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充分了解慢性肾炎病症及预防常识,间接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可对患者家属进行全面教育,可促进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使其安心进行治疗。

1.2.6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要遵医嘱按时按量进行药物服用,保持日常活动锻炼,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1.2.7预防感染护理

保持每日通风换气,每次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定时用消毒液喷洒,并用消毒液擦拭床边、座椅及地面。减少病区探视的人数及次数,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探视者探视。指导患者避免去公共场所及人群聚集的地方,以防止交叉感染。严格各项无菌护理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皮肤组织有渗出液或皮肤有破损时,局部用无菌棉垫或纱布覆盖,并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注意体温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等部位感染的发生。遇有严重感染的患者如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或腹腔感染者,应与其他患者分室居住。加强个人卫生,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腔及咽喉感染。加强皮肤护理,尤其对水肿患者或肾功能不全有尿素刺激的患者,防止抓破导致感染。

1.2.8水肿患者护理

平卧可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水钠潴留,轻度水肿病人卧床休息与活动交替进行,活动量要限制,严重水肿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水肿肢体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水肿。病人应穿宽抗柔软棉制品衣服,保持床铺平整干燥,经常翻身,避免骨突部位皮肤受压。定期用温水擦浴或淋浴,勤换内衣裤,饭前后漱口,每日冲洗会阴一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慢性肾炎患者常因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部位感染过度劳累,情绪变化,食水盐过多等使病情加重,从而使水肿加重,应避免上述诱因,保持良好的心情及生活习惯,积极控制饮食,配合治疗护理,促进疾病的恢复。限制水盐摄入,不用过分限水,钠盐限制在3g/d以内,包括含钠食物及饮料,严重水肿伴少尿每日摄水量限制在1000ml内,进无盐饮食,用糖、醋、葱等调味口以增加食欲。

1.3评判指标

慢性肾炎评判指标参照1996年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血浆白蛋白、血尿氮素、血肌酐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尿氮素、血肌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中年男性。患有慢性肾炎患者通常治疗时间长,治疗过程中,病情随时间的变化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比如有血尿出现、蛋白尿发生、发生高血压、身体出现水肿、体质消瘦、肾功能减退等不良症状。当慢性肾炎得不到缓解发展到后期将形成慢性肾衰竭,严重损害肾功能并导致尿毒症病症。不过一般患有慢性肾炎要过度到尿毒症,需要十几年时间。慢性肾炎患者抵抗力差低,容易造成不良情绪发生[2-3],因此通过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药物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出院指导、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对慢性肾炎更多了解,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够早日康复。通过本次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尿氮素、血肌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肾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曾胜金.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1):407-407.

[2]孙巍.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0):251-252.

[3]孟凡伟.慢性肾炎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