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关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

宋卿

身份证号码:45262419810127xxxx

【摘要】随着我国环保形势日益严峻,水资源紧张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推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是要改变自古以来的传统耕作习俗,以科学的方法按照最好的作物灌溉用水需求,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对策,展望了我国节水灌溉新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趋势

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因此,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发展节水事业,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以水定需,量水而行,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水和谐。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中国解决干旱缺水问题的战略举措。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可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条件得以改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逐渐增强,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步入有序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友好的文明发展之路,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来提高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采用控制灌溉技术后,其节水最少能达到30%以上,对提水灌区和井灌区而言,节水就意味着减少提水成本,进而达到了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而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后相对干爽的稻田,还迫使水稻的根系必须向深处扎并相对发达,水稻相对较深的发达根系就一定是相对抗倒伏的;而潮湿环境下易发生稻瘟病和病虫害等灾害,在控制灌溉条件下这种灾害也减少了许多。我省一些干旱地区,每年因旱灾造成的粮食减产损失十分严重,干旱问题已成为我省一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一、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对策

1、节水灌溉方法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方法,也可称为农田田间配水方法。是解决如何分配田间地头的灌溉水源,均匀分布到农作物的根系中去的问题。通过灌溉水进入根系的分配途径不同,目前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如下几个方法。

(1)喷灌

喷灌技术是对一整套的喷灌机器,如加压水泵、动力机等,或利用水自然下降的势能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由喷嘴将水喷到空气中弥散成水滴状,使水均匀地分布在农田实现灌溉的目的。喷灌技术几乎适合所有农作物的灌溉。

(2)微灌

微灌技术主要包括滴灌、脉冲灌溉、微喷雾和涌泉灌等多种灌溉方法。根据微灌设备的工作压力状况不同,可以分为常压微灌和重力微灌;根据灌溉设备的铺设不同方式,可分为铺设于地下灌溉和地面灌溉。微灌技术能够较好的控制作物灌溉用水,主要是由灌溉控制系统、水过滤系统及输水管道组成。进行微灌时,通过管道上的特殊喷头(如滴水头、微溉喷头、稳流器、分水器、滴灌水带、喷水带等),把水和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肥料和营养物质,以较小的流量速度准确地直接向作物的根部附近的土壤。在实践中,微灌主要为适用于局部的农田灌溉。

(3)灌溉渠道防渗

灌溉沟渠渗透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灌溉渠道防渗技术是为了减少土质渠道的通透性或形成河床透水的保护层,从而采取的各种节水技术措施。比较常用的灌溉渠道防渗技术主要有混凝土衬砌、石头衬砌、浆砌、塑料薄膜材料防渗和多材料组合防渗等。

(4)低压管道输水

在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方式下,是用提取机井内的水源,通过灌溉管道系统将水输送到灌溉区域。低压管道输水技术自水进入灌溉耕地后,属于地面灌溉的方式。

(5)步行式灌溉

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是使用农村现有的各类农用机械和电力作为灌溉的动力,支持配套的灌溉设备,以提高移动灌溉适应性。这种节水灌溉机械不需要的复杂的工程设施,只要能够达到灌溉用水的基本条件,就可以进行灌溉。机器的装配采用组装的方式,拆卸十分方便,因此可以快速组装的灌溉设备组,支持拖拉机的使用,可以对急需的地区有针对性的灌溉。步行式灌溉技术大大提高了灌溉的有效性,实现了节水灌溉的目的。

2、输水过程的节水方法

千百年来,我国农村都是用挖土成渠将水输送到灌溉地头。这样,大量的水资源还没有送到灌区就已经被浪费了。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灌溉渠道的利用率很低,通常只有0.3~0.5的系数。因此,节约农田用水的关键在输水环节,采用必要的措施进行节水,将给节水灌溉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1)渠道防渗

渠道防渗所采用的材料有很多种类,常用的有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或卵石)、砼预制块、现浇砼护面、塑料薄膜、土工膜等,最近国内比较普遍推广的“三面光”渠道就属这一类。当采用砼护面时,如渠道不大还可用U型砼渠,这样还可以提高输水流量,减小过水断面。

(2)管道输水渠道

输水除了渠床渗漏之外,还有水面蒸发与渠床上杂草的蒸腾。而用管道输水则可基本避免这些输水损失。对于喷灌、滴灌和微灌要求高压输水(300kPa~1200kPa),而对于地面灌溉可用低压输水管(小于200kPa)。

3、节水灌溉系统制度

(1)不充分灌溉

充分灌溉方法可以获得最高的单位产量,但是单位水量所获得收益就不见得最高。因此,近年提出了不充分灌溉的理论,也就是说灌溉的目的并不是要达到最高的单位面积产量,而是要使单位用水量的作物产量较高。这在现今,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

(2)水稻薄浅湿晒灌

传统的水稻灌溉一般是长期保持较深水层。有的地方还采用串灌、漫灌,水肥流失严重。最近研究采用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取得了很好的节水效果。其基本做法就是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田间湿润管理,分蘖后期晒田,拔节抽穗保持薄水,乳熟保持田间湿润,黄熟湿润落干。

4、节水田间辅助措施

各种灌水方法都是湿润作物根系活动层的土壤,以便于作物吸收。这样多数都要湿润表面,不可避免的就有一部分未被作物吸收而直接从土表蒸发到空中去,这一部分水基本是浪费掉了。因此为了节水许多地方曾采取各种辅助措施来减少土表蒸发。常用的方法有中耕保墒、麦杆覆盖等。

中耕保墒是在每次灌后将土表耙松,这样可以切断毛细管,使表面以下土中的水分不会在毛管作用下送到表面而蒸发掉。麦杆覆盖,是将麦杆(或其他植物茎叶)切碎后铺在土表,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土表水分的蒸发。

二、我国节水灌溉新技术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国情,节水灌溉新技术发展趋势有以下4点:

1、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今后攻关的重点是应用高科技术系统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

2、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3、地下灌溉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4、地面灌溉仍是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5、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约水资源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节约用水是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而农业节水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主要途径,任重而道远。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现阶段如何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更多的技术人员为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贡献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陈东学.关于农田节水灌溉问题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

[2]尹利海.浅析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J].科技资讯,2010,(11).

[3]魏鼎,刘新,吴维,郭向阳.发展节水灌溉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1).

[4]徐清灵,胡耀文,刘燕燕.加强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J].治黄科技信息,2010,(06).

[5]朱勇.浅谈节水灌溉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09).

[6]李和香.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