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市农村水利建设存在问题的初探

/ 2

当阳市农村水利建设存在问题的初探

周璇(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湖北武汉4300072

作者简介:周璇,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扩大内需、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当阳市;水利设施;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扩大内需、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五”期间,当阳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水利政策法规,加强了依法治水、管水力度。新建在建项目全面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杨树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首创行政效能监察制度。理顺了堤防、泵站管理体制,组建了当阳市堤防泵站管理处,统一对沮漳河堤防和泵站进行管理,经费由市财政实行定补100万元。对漳河一干渠和跑马水库管理处由市财政实行定补16.4万元和16万元。

水利投资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初步实现了水利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资体系,进一步拓宽了水利投资渠道。市财政用于水利的投入在上年水利资金的投入上每年递增5%。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实施了取水许可管理制度。

水利政策法规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十五”期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意见》、《当阳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通知》、《关于加强末级渠道建设实行以奖代补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水利法制体系。

1当阳市农村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当阳市水利建设与发展还存在着诸多和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在一些局部地区,水利甚至已成为当地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从可持续发展观点来看,以下这些方面将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该区水利工作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①农村水利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政策法规存在空白和漏洞,导致遇到实际问题难以依法解决。目前,农村水利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投入,地方配套资金偏少甚至不能到位,且投入资金绝大多数来自于水利部门。

②严峻的防洪排涝形势与防洪设施标准不高、排涝标准偏低的矛盾依然存在。沮河、漳河在我市境内崩岸严重,险工隐患突出,防洪标准只有10年一遇,同时,由于已建泵站年久失修,排涝标准低,外排能力不足,平原涝灾问题尚未解决,全市还有近1.13万hm2易涝面积亟待治理。加之病险水库多,加固任务重。洪水威胁仍是当阳市心腹之患。

③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45.5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6.2%;水资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影响;部分水库呈现富营养化趋势,影响了水库综合功能的发挥;城市水域成为纳污水体,恶化了城市综合环境;部分地方地下水受到污染。同时,水利部门水质监测站网亟待健全和完善。

④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当阳市防洪工程建设的投入,但因建设任务繁重,水利建设的巨额资金需求与投入不足的矛盾依然制约着当阳水利的发展。

⑤水事活动法规有待进一步配套完善,水利法规教育和水事活动的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水法规的逐步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局面初步形成。但是“有法不依”的问题比较突出,全社会爱惜水、保护水的意识薄弱,水污染的现象比较普遍;水事违法事件时有发生,水利工程的人为破坏比较严重。

⑥水利建设科技含量不高,工程管理水平较低,基础研究滞后,制约了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

2对当阳市水利建设管理的几点建议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新的治水思路,以保障农村生活用水安全、生产用水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为目标,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改善农村水环境,通过实施中小河流和湖泊综合治理、对排灌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和排灌渠系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和水利技术推广体系。为把当阳市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方论证,科学规划,慎重决策。重点突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统筹农村饮水、灌溉排水和水生态环境建设,优先解决农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最直接的问题;

坚持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同步的原则。要把保护和节约水资源放在重要位置,在保护中开发利用水资源。要在做好建设规划的同时做好管理规划,逐步建立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建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

加强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衔接。水利特别是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在编制规划的同时加强与其它行业规划和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坚持全面规划,量力而行的原则。要根据地方财力和国家投资政策,充分考虑群众自筹的可能,合理确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要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积极稳妥的实施措施。

参考文献:

[1]祖传虎.创新农村水利建设方式[J].农村工作通讯,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