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网球肘68例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小针刀治疗网球肘68例的疗效观察

姜萃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213002

摘要: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网球肘的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加TDP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2%、对照组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网球肘;小针刀;疗效观察

网球肘亦称“肱桡关节滑囊炎”、“肱骨外上髁炎”及“前臂伸肌总腱炎”。因网球运动员较常见,故称网球肘[1]。肱骨外上髁是前臂腕伸肌的起点,由于肘、腕关节的频繁活动,长期劳累,使腕伸肌的起点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引起部分撕裂和慢性炎症或局部的滑膜增厚、滑囊炎等变化。本病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筋伤、肘痛、痹症的范畴[2-3,]治疗方法较多,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多数患者难以治愈且反复发作。本研究观察68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应用针刀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针灸科收治网球肘患者68例,男30例,女38例,年龄27-68周岁,病程1个月-2年。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标准;2)病程周以上;3)签署知情同意书,坚持参加并完成整个疗程及评价

1.3排除标准

1)患有肘关节处骨或软组织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皮肤局部破损、感染等疾病;2)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血液等系统性疾病;3)孕期妇女;4)有针刺禁忌证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患者取坐位,将肘关节屈曲90°平放于治疗桌面上,在肱骨外上髁找最痛点作为针刀进针点。局部碘伏消毒后,术者戴无菌手套进针,使刀口线与桡侧腕伸肌肌腱走行方向平行,针体垂直于皮肤刺入直至肱骨外上髁骨面,先纵向点切剥离粘连的软组织,再横向点切剥离,以针刀下有松动感为宜。出针,压迫针眼止血片刻,创口贴贴敷即可。病程短,症状轻的患者,效果立竿见影;病程久,症状重的患者十天后再治疗一次。术后嘱患者一天内勿沾水,防止伤口感染。注意休息,肘关节适度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

2.2对照组

仅予肱骨外上髁最敏感的压痛处普通针刺加TDP治疗,每次20min,每日一次。

各组均已10天为一个疗程,一月后随访复发情况。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网球肘疼痛程度、关节活动情况和疗效评价。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网球肘疼痛和关节活动功能,评估疾病整体状态。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肱骨外上髁处疼痛及压痛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显效:疼痛明显减轻,但仍有压痛,关节活动好转;无效:疼痛无减轻,甚至加重。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治疗结果见表1

4讨论

网球肘好发于经常作旋转前臂、伸屈肘关节工作或运动之人,大多是因前臂伸肌群的长期、反复、强烈的收缩、牵拉,使这些肌腱的附着处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积累性损伤,肌纤维产生撕裂、出血、机化、粘连,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发病。发病后常见肘关节外侧局限性疼痛,尤其是在前臂旋转,腕关节主动背伸时疼痛更为明显,同时可沿伸腕肌向下放射,握物无力,扫地、拧衣等动作都感困难。肱桡关节及肱骨外髁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肿胀,触摸时局部疼痛加重,并有条索状反应物或软组织增厚感。过去该病多用针灸,封闭治疗,但疗程较长,容易复发。笔者现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该病,其机理是小针刀可剥离松解肌腱和韧带间的各种软组织粘连[5],使微循环恢复,肌腱韧带得以修复,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对痛点的松解剥离可有效解除粘连,同时能阻断神经末梢通路的传导,从而解除血管神经的卡压,松解肌紧张,解除疼痛,畅通气血,疏通经络,使之症状消除。本疗法治疗该病,操作步骤简单,治疗时间短,不损伤肌腱、血管、神经,疗效极佳,因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70-271

[2]林秀莉小针刀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25例[J].广西中医药,2011,34(3):52-53

[3]高凤云,浮针配合围刺法治疗网球肘56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8):893-894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5]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