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条件优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条件优化探讨

丁波秦岭曾彬奉喜中

(浙江中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取了聚苯乙烯(Ps)。主要探讨了引发剂用量、搅拌速度、温度、分散剂用量对苯乙烯悬浮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苯乙烯用量为20ml,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用量为0.7g,搅拌速度控制在300r/min,温度控制在70-90℃,反应时间4h左右,油水比为1:5的实验条件下,以聚乙烯醇为有机分散剂,滑石粉为无机分散剂时,所得的聚苯乙烯颗粒尺寸适中、透明度良好,产率85%以上。

关键词:苯乙烯;悬浮聚合;聚苯乙烯

Abstract:Tookthepolystyrenebysuspensionpolymerizationmethod(ps).Mainlydiscussestheinitiatordosage,stirringspeed,temperatureanddosageofdispersantsonthesuspensionpolymerizationofstyrene.Resultsshowthatthedosageofstyreneto20ml,th-einitiator2benzoylperoxide(BPO)dosageis0.7g,stirringspeedcontrolin300r/min,thetemperaturecontrolin70-90℃,thereactiontimeof4h,oil-waterratioof1:5experi-mentalconditions,withpolyvinylalcoholasorganicdispersant,inorganicdispersantsfort-alcumpowder,thepolystyreneparticlesizeismoderate,goodtransparency,theyieldover85%.

Keywords:Styrene;Suspensionpolymerization;polystyrene

0前言

聚苯乙烯(Polystyrene,简称PS)合成的塑料目前已经走进家家户户,早已成为世界的五大塑料之一。其合成多采用悬浮聚合工艺,流程简单,反应条件容易控制,反应产物为均匀珠状颗粒物。大小均一,表面光滑的产物可直接用来加工成型【1】。在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引发剂种类、分散剂的用量、温度、搅拌的速度;以上因素控制不当易引起粒料的粘结,影响单体聚合【2】【3】。苯乙烯在实验室聚合时出现粒料粘结,甚至粘结成块较于常见。

1实验方法

(1)苯乙烯的精制:取30ml苯乙烯于分液漏斗中,用5%氢氧化钠溶液20ml分3次洗涤,然后使用蒸馏水洗涤至水层呈中性,单体用无水硫酸钠干燥3小时。

将干燥后的苯乙烯倒入100ml蒸馏瓶中,进行减压蒸馏,收集44℃/20mmHg或59℃/40mmHg的馏分,记下馏分温度压力。

(2)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器的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0ml蒸馏水、0.073g聚乙烯醇。在5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在20min内升温到85℃-90℃,使聚乙烯醇溶解;再将温度降至60~70℃,泡沫消失后立即加入0.23g滑石粉并继续搅拌2~5min。

在20ml的精致的苯乙烯中加入0.7g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直至溶解完全,将混合物加入到烧瓶中。

维持温度在60-70℃转速不变,反应1h后,再升温至75-80℃,反应1.5h,再升温到80-90℃,4.5h后,此时若出现颗粒太小且要控制颗粒大小时,可以适当降低转速。同时每隔15min可用吸管吸取少量物料于表面皿中进行观察,如颗粒变硬发脆,即可以认为反应基本达到终点,停止加热,同时一边搅拌一边用冷水慢慢冷却至室温。

(3)产品分离提纯;用布氏漏斗抽滤,并用热水洗涤3次,最后在50℃的鼓风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

2结果与讨论

2.1分散剂的选择与用量

实验条件:20ml精制后的苯乙烯,引发剂BPO0.7g,水100ml,搅拌速度300r/min,反应温度85℃,改变分散剂及其用量考察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2

表2分散剂的选择与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由实验结果可看出,随着有机分散剂用量的增加,得到的颗粒透明度下降,粒度较小且不均匀,其原因是分散剂包裹在液滴外层,阻止聚合反应的继续进行,从而致使颗粒透明度不好,同时聚合物微球粒子周围的分散剂浓度增大,对凝聚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得到的颗粒小且不均匀。

缺少无机分散剂反应,会导致反应中期有部分产物结块。

综上可知,在当前实验条件下,使用0.073g聚乙烯醇,0.23g滑石粉作为分散剂为宜。

2.2搅拌速度

实验条件:20ml精制后的苯乙烯,引发剂BPO0.7g,水100ml,反应温度85℃,聚乙烯醇0.073g,滑石粉0.23g,观察在不同的搅拌速率下,聚合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见表3

表3搅拌速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由上表可看出:搅拌速度越快,会使形成的颗粒相互分散,最终形成较小的粒子;而搅拌速度过慢,又会导致小粒子相互粘结【1】。综合考虑在实验条件下选择搅拌速度以300r/min为宜。

2.3温度

实验条件:20ml精制后的苯乙烯,引发剂BPO0.7g,水100ml,搅拌速度300r/min,聚乙烯醇0.073g,滑石粉0.23g,观察不同的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见表4

表4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由上表可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颗粒的透明度逐渐增加,但温度高于90℃后,其透明度又有所下降【1】;同时在高温和低温下聚合反应均会出现结块现象,产生的颗粒不均匀。因此,聚合反应温度控制在85℃左右为宜。

2.4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文献表明,随着引发剂BPO用量的增加,聚合物颗粒变大、反应时间缩短【1】。故在该实验条件下,引发剂用量0.7g为宜。

3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及讨论,可得最佳实验条件:苯乙烯用量为20ml,水用量为100ml,引发剂BPO0.7g,有机分散剂聚乙烯醇0.073g、无机分散剂滑石粉0.23g,搅拌速度300r/min,温度控制在85℃左右,反应时间4小时为宜。

参考文献

[1]王俏,张玉琦,刘勇.苯乙烯悬浮聚合工艺条件优化[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27(4);71-73.

[2]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第四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60-75;140-143

[3]董素芳.PS的悬浮聚合中悬浮剂的应用[J].2010年塑料助射生产与应用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2010;372-374.

作者简介:丁波,男,1988-,汉,湖北咸宁人,浙江中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大学本科,主要从事煤炭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