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急诊护理干预对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效果分析

梁波

长沙市第四医院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的患者,选自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来院就诊的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研究要求,排除与入选标准均符合后,随机选取100名患者,将其使用摸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急诊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FEV1、6MWD、LVEF数据来评估本次研究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EV1、6MWD、LVEF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护理效果

慢性肺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该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肺部循环受阻、右心室肥厚以及肺动脉压过高,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会同时伴有心力衰竭,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具有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以及发病急骤等特点,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困难度,因此在患者救治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急诊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次研究中,针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开展了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患者,选自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来院就诊的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研究要求,排除与入选标准均符合后,随机选取100名患者,将其使用摸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有23人,女性有27人,年龄区间在55-83岁,平均年龄为(70.38±3.9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有26人,女性有24人,年龄区间在50-84岁,平均年龄为(70.14±3.33)岁。研究人员将上述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疾病标准;②研究的全部过程,研究人员应详细与患者讲解,面对患者的疑问,应详细充分的解答,随访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③患者的精神状况良好,沟通能力尚可。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需要临床治疗的心脏疾病、慢性疾病、重大器官疾病以及原发性造血系统疾病等;②同时患有癌症;③不愿参与;④依从性较差;⑤患者患有传染疾病;⑥无法交流;⑦ECOG评分>1。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急诊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肺通气以及血液比例失调现象,对于缺氧患者,应及时的给予氧气吸入治疗,同时应给予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心功能变化;与患者以及家属进行交谈,了解患者的既往史,评估患者的心衰程度,若患者出现心悸以及胸闷等症状,应及时的通知医生,提前做好紧急处理措施,加强对患者的预防并发症护理。(2)对于出现负性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疏导,部分患者认为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会严重拖垮家庭的经济,治疗费用昂贵,导致患者会出现拒绝治疗的念头,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多多开导患者,共同疏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面对治疗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统计患者的FEV1(第一秒用力呼吸量)、6MWD(6min步行距离)、LVEF(左室射血分数)数据。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软件进行处理。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的数据,按照计量资料(x±s)使用t检验,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FEV1、6MWD、LVEF数据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接受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6MWD、LVEF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数据对比

3讨论

慢性肺心病疾病【1】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肺功能异常、呼吸困难,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右心衰竭,该疾病具有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发病急等特点,临床治疗困难度较大;慢性肺心病发展至一定阶段时,患者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而心力衰竭是肺心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会增加发生猝死的风险,因此面对此类患者,积极的给予临床治疗措施的同时,应给予患者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与传统的护理措施相比,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的监测患者的病情,提前做好应对护理措施,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护理。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出现突发状况的患者,若患者出现心悸以及胸闷等症状,应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做好预防并发症护理措施;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面对出现负性情绪的患者,应给予心理疏导,让家属参与其中,共同提升患者面对疾病以及治疗的信心【2】。

本次研究中,让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干预,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肺部功能明显有好转,但是相对比,观察组患者的FEV1、6MWD、LVEF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标数据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作者夏明嫔【3】的研究结果对比,均证实了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促进疾病的好转,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巩固临床治疗效果,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罗金珠,黄江英.急诊护理干预对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3):189-190.

[2]区美琼.58例慢性肺心病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与康复指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91-292.

[3]夏明嫔,曾清荣,李琼.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急救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0):3183-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