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郝六一

郝六一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044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1例给予基础治疗和尿激酶的溶栓治疗,对照组27例仅接受基础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2%,并发症发生率为7.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1%,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的溶栓治疗,能够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并促进心电图的改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241-02

急性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出现持续性和急性的缺血缺氧造成心肌坏死,患者会出现胸骨后持久剧烈的疼痛,当给予硝酸酯类的药物以及休息后,症状没有完全缓解,严重者还会有心肌细胞的坏死,心电图的缺血改变导致休克、心率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的症状[1]。导致该疾病的相关因素有:紧张、激动、愤怒等激烈情绪,寒冷刺激、暴饮暴食,便秘时的过度用力,大量饮酒吸烟等都会导致该疾病的出现。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的1周或者1天有症状,主要为心绞痛的加重,服用硝酸甘油后效果较差等[2]。该类疾病有较多的治疗方法,但为了减少患者的危险性,必须选择效果显著的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患者治疗后的情况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41例,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37-78岁,平均年龄为:(57.49±3.28)岁,梗死部位:7例患者为上壁,8例患者为下壁,6例患者为侧壁,20例患者为前壁。合并疾病:6例为高血压,4例为糖尿病,5例为高血脂。对照组患者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36-77岁,平均年龄为:(56.75±3.41)岁,梗死部位:6例患者为上壁,5例患者为下壁,3例患者为侧壁,13例患者为前壁。合并疾病:5例为高血压,3例为糖尿病,2例为高血脂。在基本资料上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实验组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处理,要求其保持卧床的姿势,给予心电监护,同时采取抗血小板凝集、心肌缺血和抗凝的治疗,给予硝酸甘油的静脉滴注,每分钟给予0.2mg的静脉滴注,阿司匹林这种药物的口服,每天使用1次,每次剂量为300mg,低分子肝素钙的皮下注射,每次剂量为5000IU,一天使用2次,阿司匹林这种药物在服用3天后,进行药剂量的调整,每次为50mg。同时给予尿激酶的使用,在2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50万U的尿激酶,进行静脉的溶栓治疗,在治疗中对患者的症状、临床体征、心电图进行观察,心肌酶谱2小时监测一次,心电图30分钟监测一次。治疗后还要看其是否有脏器和皮肤出血的不良反应。

1.2.2对照组入院后要求患者保持卧床休息,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并给予抗血小板凝集、心肌缺血和抗凝的治疗,采用阿司匹林、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同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都要对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变化进行相应的监测和观察,若有并发症的出现及时记录。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1.4治疗标准治疗显效:通过治疗患者心绞痛的现象有所消失,对心电图检查后发现其恢复正常,而且并发症得到有效治疗;治疗有效:药物使用后,患者胸闷气短、心绞痛等明显好转,心电图的检查结果较为稳定,能够进行生活自理。治疗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胸闷、心绞痛的症状,并发症以及心电图没有得到有效的好转,甚至有患者病情加重。

2结果

2.1治疗效果

实验组28例治疗显效,9例治疗有效,4例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0.2%;对照组11例治疗显效,9例治疗有效,7例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74.1%。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

实验组41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7.3%,1例为泵衰竭,2例出血;对照组27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5.9%,2例心源性休克,2例为泵衰竭,3例出血;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疾病,患者的胸骨后会出现持久剧烈的疼痛,通过检查后发现心电图出现进行性的变化,主要是ST段得到升高,增高血清心肌酶的活性,心肌坏死的血清标志物有所升高,其在发病3-6小时内增高,而在疾病治疗的3-4天内得到正常的恢复[3]。该疾病在发病前有相应的前驱症状,主要为加重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都有所提高,服用硝酸甘油后,效果并不明显。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的溶栓治疗,使肺血管、脑血管、大血管和冠脉中的血栓得到消除,达到血管再通的效果。尿激酶这种药物可以使纤溶酶刺激生成,同时使其全身的纤维蛋白得到降解,达到抗凝[4]。肝素也有较强的抗凝效果,可以使血小板和血细胞的粘附情况降低,保护血管内皮,使血液循环得到较好的改善,使阻塞区的血流量增加,避免病情复发。实验组患者通过基础治疗和尿激酶的溶栓治疗,患者的之劳有效率为90.2%,效果显著,而且仅有3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率为7.3%。对照组仅得到基础药物的治疗,有效率为74.1%,但是在治疗后有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率为25.9%,疗效和并发率均差异显著,由此说明,静脉溶栓治疗的显效性。在治疗期间,需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充足的休息。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基础治疗和静脉溶栓的治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使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得到明显改善,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宋世永,王少学,董新,梁亮.农村医院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16):152-153.

[2]李香超,朱参战,张明娟,李永勤.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6例分析[J].临床医学.2013,21(10):128-129.

[3]王聪侠,牛小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前后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英文)[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19(11):139-140.

[4]方庆欣,刘玉芹,裴丽华,马冬玲.低分子肝素钠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28例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12,16(12):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