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心倾洒于教育事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2

把爱心倾洒于教育事业

李小明

【关键词】爱心;倾洒;

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和能力。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则说的更为直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想这应该就是爱心教育吧。因此,工作中我始终牢记这一点——要关爱学生。

所以,几十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刻认识到老师应做到不计较报酬、不讲条件、无私奉献。老师对学生不能只是传授书本知识那么简单,老师作为学生在学校中的“父母”,既要向学生传授课本的知识,也要传授有关社会生活中的知识。在课堂上,老师对每一个学生要谆谆告诫,诲人不倦;在平时的生活中,老师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在课外,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心心相印,开诚布公。

然而,要让学生愉快而又很好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并与老师做“知心朋友”,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消除师生之间“沟沟”而这些工作的主动权主要在老师方面,老师也必须负起这个职责,想方设法将“沟沟”填平。老师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呢?科学而可靠的方法就是从儿童心理学入手,多给学生一些爱,只要能掌握学生的心理,老师就可以抓住其中的某些因素因人而施教。要做好这些工作,老师就必须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跟每个学生一一谈心,与他们做知心朋友,从中了解他们的优点、缺点、爱好和困难等。根据儿童心理学,大部分小学生都有害怕老师的倾向,对老师的防御心理也十分强,但一但消除其防御心理,其内心就会犹如“广阔的草原”一样,没有任何屏障。对这类学生,老师可以通过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的办法,使他们消除对老师害怕的心理,在课堂上和平时的生活中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让周围的同学多帮助他们,多与他们玩耍,消除学生之间的隔阂,这些对他们成长和发展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记得2008年初,我校招来了一批住宿生,这些孩子无论是智力﹑品行还是知识基础,差异都特别大。张海龙就是其中比较难于管理的一位,同学们嘲笑他的家庭贫困,老师烦恼他的成绩低下,就连家长也对他的调皮捣蛋难于启齿。孩子丢失了自信﹑自尊,就连那一点点的自爱似乎也了剩无几。做为刚刚被调到舍务工作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那时起,我注意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找优点多鼓励,我告诉他:“其实你很聪明,老师叫你们叠被子,你叠得最好;你也很勤恳,老师叫你们打扫寝室,你打扫得最干净。你有很多其他同学所没有的优点。”同时我也曾告诉他:我欣赏他的聪明﹑喜欢他的可爱﹑相信他的智慧。闲暇时间我会给他买来他爱吃的零食,帮他补习落下的功课,让他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爱他。值得我欣慰的是一年下来,他成绩赶上来了;自尊﹑自信找回来了。教师节那天,他送给我一张贺卡,上面只写了5个字:老师,我爱你!简单的几个字居然感动得我热泪盈眶;简单的几个字就像蜜糖一样甜到了我的心坎里。

可以说,教育事业是一曲爱心赞歌,是需要付出心血的。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不会如此顺利,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智力还未开发,就像是一块尚未进行雕磨的玉。老师作为学生思想上重要的启蒙人,如果用爱心去关心他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逐渐脱落思想的“尘垢”,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美玉。俗话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让学生心悦城服地接受教育,必须下番功夫。如有些在团结友爱方面做得不够好的学生,经常有意无意地动手动口去挑逗其他同学,从而引起一方或多方的争执,破坏了同学之们的团结。对于这些调皮的学生,简单的诉责、批评取得的效果并不大,因为孩子过于稚嫩,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都比较差,意志力也十分薄弱,可塑性大,反复性也大,往往说好就好,说坏就坏。所以对那些受到欺负的学生的“投诉”,一方面要静静地听取,耐心地劝说他们不要太过计较,同学之间要团结、互相友爱的;另一方面对调皮的学生也不要进行严厉的批评,可以采取个别谈心和细心观察的办法,从中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作为转化他们的“起步点”。通过对调皮的学生多进行表扬,使这些学生产生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驱动力,鞭策自己进步,接受教育,团结同学。

爱可以转变心理的变异,启发学生的自尊。“爱”是无价之宝,教育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前提,缺乏爱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如何用爱去教育一些心理变异的学生,解开他们心中的“结”呢?一般来说,老师可以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因人、因事、因地而异,灵活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如学生小聂由于生下来就先天不足,家人把他当成“掌上明珠”,千方百计给他以好的穿好的,小心呵护,使他从小就形成了自卑、好动、任性、娇生惯养、脾气暴躁的性格,他刚入学到班里就成为班里“不受欢迎的人”,人见人讨厌。对待这种学生不能只用简单的三言两语对他们敷衍了事,也不能采取“高压政策”,造成他们心理上对老师的恐惧,孩子是纯真的,他也需要获得纯真的爱,也只有这种爱才能教育他健康成长,对他一味的溺爱不是真爱,对他进行过后的批评则会造成他心灵上更大的伤害,作为老师,应在查以原因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于理”,提高孩子的信心,鼓起他的勇气,用真心的关怀去温暖他,用完全的信心去感化他,使他告别自卑的昨天,坚定地走向美好的明天。

总之,教书育人任重道远,需要的是很大的耐心与发自内心的爱心。如果我们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冷静、冲动,粗暴地批评学生,表面上可能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却留下了更大的隐患,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些学生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从此走下坡路。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条件、生活环境、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心状况的不同,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他们不可能是“齐步走”或是“齐头并进”的,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情况。这就好比在一群远涉的孩子中,有些孩子由于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或行走时东张西望而落后于其他人。行进中的某个时候,孩子有前与后之分,于是在队伍后面的,通常被称为“差生”或是“后进生”,现在被称为“学困生”,我们先姑且这样称呼他们。但要记住,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后进只是暂时的,谁能保证到终点的时候,在队伍前面的孩子仍然在前头,在队伍后面的孩子依旧在最后呢?

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教育是一项用心来经营的事业,握在我们手中的是一块块稀世璞玉,想要他们发出耀眼的光芒,就要求我们教师关爱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用真诚与理解去温暖学生,争取做学生所信赖的知心朋友。

就像歌中唱的那样:只要我们多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愿每一位教师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站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