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初探

陈苗苗

陈苗苗

广西图书馆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读者服务工作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内容,为满足网络环境下公众的多元化文化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是保证图书馆良性发展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就公共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搞好读者服务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读者服务公共图书馆网络环境

1、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现状分析

1.1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模式较落后

公共图书馆的日常运作是以服务为基础的,要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图书资源,必须具备完善的服务模式和基本的服务态度。就目前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现状来看,有些馆员的服务意识不够强,职业态度不够端正,有时将服务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图书资源推荐,服务模式较落后,这是服务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制约公共图书馆日常运作的基本因素。

1.2文献资源不够丰富

在这个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他们更加注重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强调精神和灵魂的满足,对公共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我国社会的发展环境发生极大的改变,各行各业兴起,只有实现图书资源的多元化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对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现状的分析,发现文献资源不够丰富,内容更新速度慢,创意不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文献资源不够丰富是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主要不足,由于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公众开放的,且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热点主题不同步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网络环境对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影响

2.1服务对象

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以到馆咨询的读者为主,服务对象的范围狭窄,受到地域的限制。且都是采用一对一的服务方式,服务效率低,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服务对象的范围扩大,不会受到地域与时间的限制,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可随时获取图书资源,服务对象遍及全球。

2.2服务观念

在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运营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系统化的服务,相较于传统单调的馆藏、借还书运作模式有了明显的进步。新时期,应对服务观念进行更新,强化读者的主体地位,由传统的以馆藏为主,转变为以读者为主,服务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网络技术给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带来了福音。在观念上,应将信息技术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相结合,实现思想上的进步。

2.3服务模式

如今,网络技术对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影响最大,传统的图书馆运作模式是读者要到实体馆中才能获取图书资源,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将纸质的馆藏内容数字化,读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得理想的图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电视媒体、短信等渠道,实现图书资源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实现对图书资源的全面宣传,充分体现了以读者为本的理念。

3、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性策略

3.1强化馆藏资源建设,为读者提供充足的资源

馆藏资源是构成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元素,是图书馆运行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新型行业的不断崛起,对馆藏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必须加强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在实体图书馆建设的同时,也应建立虚拟的馆藏系统,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对电子文献予以补充与优化,为读者提供充足的资源。公共图书馆应强化数字化建设,注重对文献资源类型的开发,并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设置特色专区,提高图书馆服务项目设置的人性化。

3.2实现服务信息化,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应实现服务的信息化,构建信息化的服务平台,运用更为多元化的服务手段,建立公共图书馆网站。读者登录与注册网站成为会员,即可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图书馆中的纸质文献逐渐数字化,浏览与阅读更加方便、快捷。在图书馆信息化网站中应设立不同的模块和专区,并设置个性化区域,征集读者对图书的需求,根据读者的需求来丰富文献资源,促使馆藏资源不断丰富,题材更为全面,对图书馆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读者可以通过网站或电话的方式对所需的书籍进行预约,馆员及时将相关书籍进行查询,一旦读者到达后,即可领取自己理想的文献资源,不仅大量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服务水平,提升了读者的满意度,由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化为主动服务,是读者服务创新的重要体现。

3.3加强馆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在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中,馆员属于执行者与服务者,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必须强化对馆员的培训,增强其计算机操作能力,强化其服务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为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奠定基础。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员的要求更高。为此,公共图书馆应定期对图书馆员进行专业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以实现图书馆员管理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同时,馆员应为读者设置问卷调查环节,并设置意见板块,供读者填写,能够让图书馆服务工作得到不断的修缮与创新,正视缺点,在不断的改善中获得提升。另外,可以借助网络环境,设置网络沟通平台,强化对相关问题的反馈,利用微信公众号、QQ、微博等沟通软件,与读者开展实时交流与沟通,对读者反馈的有价值性的意见予以采纳,从根本上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系统性的服务。

3.4借助网络技术环境,建立科学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渗入,公共图书馆又发现了创新点,即实体馆藏的自助服务模式,读者可以不需要馆员的帮助,利用网络操作设备自行进行文献的查询。图书馆应在操作设备旁边设置说明书和提示语,以规范读者的操作行为,这样读者可以直接获取图书资源,为读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自助服务系统已渐趋完善。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应该重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满足读者多元化信息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最终保证图书馆得以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巧玲.网络环境下对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4(22):210-211.

[2]关巧玉.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J].现代商业,2014(6):283.

[3]傅晓岚.网络环境下省市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讨[J].情报杂志,2009(1):226-228.

作者简介:

陈苗苗(1978—),女,助理馆员,广西图书馆,5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