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完善财务报表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浅谈完善财务报表的措施

樊丽萍1张慧馨2

关键词: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1企业所制定的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1.1信息披露不完整在现行财务报告中,各项目只反映主体的经济活动,具有高度的浓缩性,掩盖了企业个别经济业务或交易的特性。如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款,我们只能了解其总额,而无法进一步了解应收款中有哪些客户、客户的资信状况、账龄的长短等情况。还有存货,一个企业存货包括原材料、产成品、库存商品等,但这些存货中有多大比例已贬值、已积压滞销、已做发出商品但货款不能收回?这些个别信息往往要比综合信息对决策者来说更为有用。

1.2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典型表现在一些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以及一些具有巨大潜力的巨额无形资产不能在财务报告中得到反映,从而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预测的需要。

1.2.1由于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可靠原则等原因,我们现行的财务报告得一些前瞻性、不确定性的信息,排斥在财务报告之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类信息却是最重要的信息。如按照现行会计准则,企业只允许对购买与合并时形成的商誉予以计量报告,而对那些在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综合作用下所获得的,超过正常报酬率而形成的自创商誉不能在现行财务报告中予以计量反映,从而使不少公司的潜在价值被严重低估,这也是一种财务报告信息的失真现象。

1.2.2由于现行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事项必须以货币计量为基础,而对于一些非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如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各种软资产如知识产权、职工智力等能为企业带来巨额收益的信息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得到充分揭示,以致广大投资者不能做出最佳决策。

1.2.3财务报表的不完整在于它在绝大多数意义上来讲是一种“通用目的”的报表,即它提供给使用者的是相同的报告,一个标准化的模式。

1.3滞后性十分严重随着企业生产周期的缩短,经济活动风险的加剧。目前的年度审计报告和季度会计报表体系已不能够适应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尽管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与将来的财务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仍然不能满足对信息使用者不间断地进行决策需要。他们希望随时得到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这种基于会计分期假设定期编制的报表具有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

1.4对风险和不确定信息的披露不足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在目前的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负债乃至企业的期间利润都是非常确定的单一数字体现的。可见,财务报表中的各个项目以貌似的确定性掩盖了其本质的不确定性。如我国现行的处汇管理制度由原来对美元相对固定的汇率机制改为一揽子货币的浮动汇率机制,那么在进出口贸易的远期结汇或付汇业务中,会计工作确认的利润就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只有将来真正收回或付出货款时才能最后确定业务利润。同时,应收款(或应付款)的不确定势必会影响资产或负债的不真实。对于设计以外币来结算业务的企业来讲,本位币的走势行情虽然已受到密切关注,但某一时点上的财务数据还是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涉及到资产原始价值、使用年限、净残值等因素,其中使用年限、清理费用、残值收入等数据,只有将来才会发生。计提折旧实际上是一种预计,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估计成分进而影响固定资产的净值和总额。事实上,只要会计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主,那么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之中的估计和判断就不可避免,减值准备得以计提、无形资产经济寿命的认定、或有负债、养老金和递延所得税等项目,都要求会计人员估计和判断。理智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会为这些貌似十分确定得数字所迷惑,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去验证和再确认,甚至不厌其烦地去对财务报表上的单一数字进行重新分解,然后再按照自己的判断重新组合和汇总。

1.5忽略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信息使用者往往以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评价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影响着他们所作出的各种决策。但现行财务报告是立足与企业已发生的确定性交易和事项的,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虽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尽管《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提取八项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形成的差距。但是在整个财务报告体系中,历史信息仍占绝大的比重,使许多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预测性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其有用性正在日益削弱。在这个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变化得迅猛的世界里,未来预测信息的价值已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重要。

2完善财务报表的措施

2.1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队伍越来越庞大。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对会计这个职业的认识也只停留在简单的记账、算账上,并没有真正把它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管理活动来对待。这样可能会使会计报告的严肃性大打折扣并导致会计信息的不严谨,失去了决策者参考价值。

2.2确保汇总基础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依据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的会计报告,基础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是保证财务会计报告质量的重要环节。会计作为一个分类系统,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要求对日常核算资料进一步的整理、分类、计算和汇总,编制成财务会计报告,总括地揭示、反映经营和财务活动总体情况,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资料和信息,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国企和社会公总众服务。

2.3严格执行《会计法》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期限应当符合法定要求。各单位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其它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及时向本单位和有关财务关系人以及财政、税务等部门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以便有关财务关系人及政府部门及时了解经营和业务活动情况,据此作出决策。

2.4严格遵循会计的一般原则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即遵循一致性原则。这是针对实际工作中为了达到非法目的而编制多套财务会计报告而作出的强制性规定,以杜绝实际工作为了各自目的向不同部门提供不同的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以不同依据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实际上都是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以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偷逃税收、骗取资金和荣誉、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做法,同样也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必须依法制止和惩治。

3结语

企业上报财务报表必须如实、清晰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的全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在反映过程中,应不偏不倚,客观地充分披露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更重要的是在充分披露的过程中,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可比的,其可靠性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