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与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与应用价值

郑孝群

郑孝群(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影像科434400)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采用介入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栓塞成功。18例患者术后的第1个经期,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症状消失;在术后2周内,17例患者的下腹坠胀症状消失,6例患者的尿频症状消失。血红蛋白计数<50g/L的5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血红蛋白计数逐渐恢复正常。本组患者均未发生子宫壁穿孔、坏死或组织器官坏死,穿刺部位未发生血肿、出血现象,无1例发生盆腔感染。术后复查显示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缩小幅度在43~92%之间。结论介入手术治疗子宫肌瘤,能较好地保留患者的子宫功能,手术无需开腹,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确切,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125-02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育龄妇女的子宫肌瘤发病率为20%左右[1]。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多选择肌瘤摘除术或子宫切除术,其中肌瘤摘除术的复发率较高,且适应证较窄,而子宫切除术则会使患者丧失生育功能,故这两种治疗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我院在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介入手术,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3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及临床检查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本组患者均为已婚已育妇女,年龄在24~66岁之间,平均(44.3±5.6)岁。单发性肌瘤8例,多发性肌瘤15例,肌瘤个数在1~18个之间,平均(3.2±1.1)个。肿瘤直径在3.3~17.3cm之间,平均(5.6±2.8)cm。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下腹坠胀、尿频、继发性贫血、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

1.2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消毒铺巾后,对患者腹股沟做局部浸润麻醉。采用Seldinger穿刺术对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成功后,将Cobra导管或子宫动脉导管(4F型)插入,选择性地插入左右骼内动脉,做血管造影,了解子宫动脉走行及开口部位,然后在子宫动脉中插入导管超,做动脉造影,了解肌瘤的血供、数目、位置、大小等情况。在子宫动脉内留置导管,将PVA(聚乙烯醇)颗粒经导管推入子宫动脉内,对主干进行栓塞。造影复查显示肌瘤血供被完全阻断,则表明手术成功,即可拔管,并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使用盐袋(1kg)压迫伤口后,将患者送回病房。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栓塞成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18例患者术后的第1个经期,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症状消失;在术后2周内,17例患者的下腹坠胀症状消失,6例患者的尿频症状消失。血红蛋白计数<50g/L的5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血红蛋白计数逐渐恢复正常。

本组患者术后均有盆腔痉挛疼痛,疼痛持续时间在7~24h之间,在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后,疼痛均逐渐缓解。均未发生子宫壁穿孔、坏死或组织器官坏死,穿刺部位未发生血肿、出血现象,无1例发生盆腔感染。

术后6个月内进行B超复查,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的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缩小幅度在43~92%之间,其中5例患者缩小43~59%,14例患者缩小60~79%,4例缩小80~93%。

3讨论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子宫不仅会具有内分泌功能,同时还能产生生物活性物质,除参与生殖过程外,还会参与病理生理过程,若在女性绝经前将子宫切除,即便保留卵巢,也容易使更年期综合征等提早出现,增加骨质疏松、冠心病患病风险[3]。因此,在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应尽量保留患者子宫。由于药物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不显著,子宫切除术会丧失子宫功能且创伤较大,所以还需寻找一种既有确切疗效又能保留子宫功能的治疗方式。

介入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术后不易复发。介入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不会对患者妊娠造成影响,即便妊娠也不会导致病情复发,妊娠率超过90%[4]。介入手术无需开腹,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同时还能较好地保持患者的子宫完整性,保留子宫功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3例子宫肌瘤患者仅介入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术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这也证实了介入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是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祖威,姚书忠.子宫肌瘤的治疗新进展[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z1):212-215.

[2]张宇慧,周顺科.子宫肌瘤介入治疗近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4):340-345.

[3]蒋冬,熊正爱,周昆等.子宫肌瘤三种手术方式的效果分析[J].激光杂志,2013,(4):125-126.

[4]王佩红,杨云帆.几种主要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对比[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7):90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