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双修”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双修”之路

彭姝

上海城市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200003

摘要: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所以资源型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回顾大冶湖生态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同时从住建部开展的“城市双修”,即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角度来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双修”策略,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双修

1、背景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黄石市是一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依靠矿产资源,上世纪50年代布局了一大批冶钢、冶铁、水泥、有色金属企业,形成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直至上世纪90年代,黄石城市规模和工农业产值稳居湖北第二。但是,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黄石逐渐转为资源枯竭型城市,2013年,黄石首次被纳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录中。黄石面临产业经济总量不高,城市空间格局腹地偏小、中心城区较弱等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黄石期待跨越转型。2013年4月,黄石市政府作出决议:黄石将从环磁湖发展向环大冶湖发展,推进黄石发展空间上的拓展,推动黄石中心城区与大冶、阳新对接融合、同城化发展,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同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大冶湖生态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征集工作,规划总用地面约为450平方公里,全面启动大冶湖生态新区开发建设,这标志着大冶湖生态新区未来成为黄石推动新型产业和城镇的主战场。2017年3月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全国开展“城市双修”的工作,文章从“城市双修”的角度回顾大冶湖生态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双修”之路。

2、大冶湖生态新区概况

2.1、大冶湖生态新区的区域区位

大冶湖生态新区位于黄石市东北部与大冶市和阳新县的交界处,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50平方公里,其中大冶湖北岸用地150平方公里,南岸用地220平方公里,大冶湖及周边湖泊蓝线控制范围85平方公里,核心区用地面积约11.9平方公里。

2.2、现状问题分析

2.2.1、产业发展现状

黄石第二产业—黄石工业主导地位明显,主要依托矿石资源为工业的主导产业,但是现在面临资源出现枯竭,黄石矿石资源产量大幅下降,主体矿山进入衰退期,可开采资源严重不足,未来发展空间有限,黄石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黄石的第三产业—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后,工业进入平缓化发展,第三产业成为新兴产业发展势头高于二产,但是目前的三产主要以居民消费型服务业为主,生产型服务业目前发展较弱,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生产型服务业仅占13%。

2.2.2、现状资源环境面临的问题

矿山资源——大冶湖区域做为传统矿区,采矿用地和废弃裸地在基地范围内散落分布。主要位于黄金山开发区,棋盘山和韦源口。开山采矿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原本生态系统格局。

林地资源——林地是城市的肺,具有生态和经济双重价值。大冶湖生态新区现状林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棋盘山,章山以及七峰山,包括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

大冶湖湖体——大冶湖周边已围垦1000亩以上圩垸28处,同时湖泊淤积严重,平均淤积深度在1米左右造成水面面积和容积减少,湖泊调蓄能力大大降低。内湖现状大量淤泥堆积,流通水道较窄,水动力不足。

水污染状况——大冶湖的上游污染严重,为劣V类,下游水质略好,为IV类。湖水存在富营养化问题。海口湖的水质较好,为III类水质。大冶湖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城市生活和农业面源的污染。用于评价其环境容量的三项指标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含量超过其环境承载能力。大冶湖水环境急需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

3、大冶湖生态新区的"城市双修"策略

3.1、“优二带三”的城市修补策略

黄石的发展定位和策略决定了黄石的发展方向,规划中针对黄石发展定位,提出黄石未来的发展定位是:“武汉城市圈精工业制造中心,生态型环湖工业城市的典范”,同时提出产业发展策略是:“优二带三,拓展精制造业,带动服务业发展”。

3.1.1、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冶金、非金属矿物、机械制造等产业提升—目前,黄石的冶金业(即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产量增长呈现放缓趋势,黄石冶金业进入发展成熟期,只有拓展钢铁产品类型才可创造新的增长点。黄石冶金业(黑色金属)特种钢整体发展需求乐观,且黄石具备发展特种钢的基础优势,基础强,技术领先,拥有精良设备和专业化生产线,产品供应覆盖航空、航天、汽车、铁路、机械、石油、船舶、风电等新兴产业。

3.1.2、培育新兴三产

黄石位于物流圈层的重要区位,处于两圈一带中的增长极内,具备共同服务武汉城市物流圈与长江物流带的区位条件。现有的棋盘洲新港区和规划的四个物流中心与铁路、公路、港口一起奠定黄石物流业发展的硬件基础。

同时黄石位于武汉城市旅游圈内,且位于鄂皖赣旅游交界节点,整合区域旅游的能力强,可以和其他旅游城市形成很强的区域综合互补的旅游型城市,一是面向周边城市的消费休闲需求。二是融入武汉旅游圈,打造整体品牌。三是打造沿长江邮轮及红色革命文化旅游。

3.2、“延山续水”的生态修复策略

3.2.1、山体及矿地修复,陆环境营造与提升策略

大冶湖生态新区做为传统的矿区,范围内分布有废弃的裸地和在开采矿山。规划建议对矿山裸地采取不同的修复策略,从实施生态修复到修建石矿公园和进行地貌控制与塑造三个方面来实现山体及矿地修复。首先针对人口较少,且与山体紧密衔接的裸地实施人工压缩自然生态系统演替周期的办法,进行矿地生态环境修复。其次对与城市组团距离较近的裸地,发挥其特有地形地貌优势修建石矿公园。再次统筹考虑矿山的后续利用与城市活动,对开采中的矿地进行地貌控制和塑造。

3.2.2、水质改善,实现水资源环境共生

改善大冶湖需要从源头抓起,建议加快建设水系水质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在现有市政规划的基础上,清理大冶湖堆积淤泥,控制流入大冶湖的河水,污水尾水以及雨水的水质。

主要从3个方面处理,一是淤泥清理,梳理大冶湖堆积淤泥,清通水道,促进水体流动,整合水系,改善水环境。二是入湖水质净化,对流入大冶湖的污水厂尾水,河水和雨水进行净化,保障大冶湖水源清洁,健康。三是高渗透低影响的雨水管理,采取雨水生态循环净化方案,减少城市径流量,降低防洪压力。

(1)淤泥清理:实施内湖重塑与湿地营造,根据淤泥分布,疏通与利用相结合。湖面最窄部分,建议全面进行淤泥疏浚,保障水道畅通;保留局部淤泥,栽植适宜的湿地植物,净化湖水,营造人工湿地生态环境。

(2)入湖水质净化:一是市政管网与湿生植物净化相结合,在污水处理厂出水处种植湿生植物,将污水厂处理污水引入湿生植物种植区进行二次净化,进一步提高排入大冶湖水质标准。二是入湖水体净化序列,建议在大冶湖与其相连主要河道连接处,利用现状的自然湿地进行水质净化,保障进入大冶湖的水水质良好。

(3)雨水管理与控制:一是通过高渗透低影响的开发建设,在公共绿地布置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一系列设施收集调节雨水,渗透补充地下水,减少雨水径流所带来的面源污染改善整体水环境质量。同时设置雨水收集装置收集屋面雨水,用作冲厕、洗车、景观浇灌等用途。二是实施雨水循环净化体系,根据地势及河流布局,将新城分为若干个汇水分区。每个汇水分区中的雨水在经过生物洼地、雨水花园、线性绿地汇集到滞留塘,之后经滨河湿地汇入河流,最终通过河口湿地净化之后流入大冶湖。整个新城水循环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生态基础设施,起到洪峰控制,水质保护与水量控制的作用。

3.2.3、水域利用与保护

在尊重湖泊,河流等水系生态本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水质涵养,生态保育,防洪调蓄,娱乐休闲,城市水景,水产养殖等功能和景观要求,将区域内水域划分为不同类型。

(1)水源保护区:规划大冶湖西北角为水厂水源地,为保证大冶市水源供给安全和健康,该区域设置为水源保护区。

(2)防洪调蓄区:结合防洪要求和现状水系,将磊山湖垸,林家湖垸,龙泉湖垸,太白湖垸等圩垸设为重点防洪区,发挥调蓄功能。

(3)旅游休闲区:结合区域休闲旅游功能布局,和区域现状功能设置水上活动区。

(4)湿地功能区:在大冶湖水系出入口设置人工湿地,美化环境,净化水质,恢复自然生态状况。

(5)水产养殖区:发挥海口湖养殖优势与传统,在海口湖部分水域设置水产养殖区,科学管理,生态饲养。

(6)生态保育区:保持湖域自然状态,不做开发,发挥生态保育功能,做大冶湖域的“后花园”。

3.2.4、岸线规划

综合区域生态功能,岸线和水域利用结合,水陆互动,保证陆上发展和水域维护相协调。

(1)滨湖生活岸线:体现生态与和谐,营造高舒适度的滨湖生活体验,建设生态与人居相融合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2)水生湿地岸线:重点保护水生生态体系和陆生生态体系的自然过渡带,种植浮水,挺水,沉水等水生植物,坚持植物多样性保护。

(3)城市景观岸线:树立城市精品,雕琢城市繁华与自然有机结合的特色城市景观资源新名片。

(4)生态调蓄岸线:保护湖岸自然生境,打造大冶湖生态保育的“后花园”和雨洪管理的“安全线”。

(5)旅游休闲岸线:以现有水岸资源为依托,建设高品质游艇码头,挖掘滨水休闲旅游潜力。

(6)水产养殖岸线:充分利用海口湖现有养殖优势,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管理,生态饲养。

4、总结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双修”之路任重道远,具有产业基础和生态基础的大冶湖生态新区,未来从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两方面构建未来大黄石发展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认真设计、全面规划,制定准确的大黄石发展的蓝图,通过大冶湖生态新区不断打造新的城市面貌和优质的生态基础,在不久的将来,大冶湖新区一定会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新城区。